高温天气,应该如何预防中暑怎样识别和处理

#默认分类#

这几天,气温很高,白天烧烤,夜晚清蒸。在这样的高温天气,如果发生体温调节障碍,引起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就会发生中暑。中暑,是不同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处置失当,可能会发展到严重程度,热死人,是1种真实的存在。咱们现在就来介绍中暑的先兆表现,以及识别和处置方法。

昨天,当地时间7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官方数据,7月的前3周,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周。高温,不是简单的个人感受,而是具有定义的科学指标。通常,当天最高气温,达到摄氏35度以上,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持续3天以上,为热浪。多数地区预防未来48小时将出现摄氏37度以上的气温,而且,成片的地区气温达到摄氏40度以上,就会发布橙色预警。这时候,更加需要预防中暑。

中暑,标准的定义,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紊乱所致的症状群,特征是高温、皮肤干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多汗、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体温仍处于正常范围,或者只有轻微的体温升高。发现先兆中暑,正确的处置方法,是抓紧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水和适当的盐,丢失的体液得到及时补充,就能较快恢复。

轻症中暑,主要的特点是体温升高,通常会超过摄氏38度,同时,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发现轻症中暑,如果是幼儿、老人、孕妇,医院就诊,需要经过综合判断,进行补液等处理,通常,轻症中暑经过医学处置,可以在几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可以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痉挛,是在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肌肉疼痛及痉挛,诱因是机体缺钠及过度通气。热衰竭,是大量出汗引起机体水分和盐分丢失,出现大汗、乏力、严重口渴、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脱水症状,长时间处于高温且潮湿的环境,是发生热衰竭的诱因。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寻求急救帮助。热射病,特点是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很快、休克,需要争取医院抢救。

需要注意的是,有1种特殊的中暑,运动性中暑,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运动性中暑,是1个较新的概念,指运动中发生的特殊身体高热状态,诱因是肌肉产生的热量,大幅超出身体的散热能力,水及电解质丢失过多。运动性中暑,在长跑、铁人三项、长距离野外骑行等项目中,发生率较高。常见表现是身体高热、皮肤粉红且干燥、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虚脱。正确处置方法,是立即停止运动,并且到阴凉处休息,可以使用凉水擦皮肤,将冰袋放置在头部或腋下,促进降温,同时,补充含盐饮料。

预防中暑,在室内时,最好将温度调节到摄氏26度左右,在室外活动,应该尽量穿浅色、宽松的衣服,阳光直射时,需要准备防晒措施,比如,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活动。同时,应该注意提前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在高温环境进行户外活动时,每小时应该补充毫升水,最好选择凉开水或淡茶水,避免饮用含糖或含酒精饮料,防止丢失更多水分。此外,保证足够的睡眠,也是减少中暑的必要措施,发现先兆中暑时,需要重视,正确处置,避免发展为轻症或重症中暑。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f/12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