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在炎热的夏季很常见,这寒冷的冬天里孩子怎么也会中暑呢?
冬天,婴儿最易“中暑”。
气温很低,家长们怕孩子冻着,白天里三层外三层地给他穿戴,两件毛衣一件棉衣还不够,最外面还裹着毯子;睡觉时孩子的棉袄也不脱,还裹着小被子,外面又盖了一条厚棉被,甚至身旁还放着热水袋……看着重重防护之下的孩子,家长们这下心安了,不怕孩子冻着了,可就是没想到孩子生病就是因为捂得太严。
小儿推拿专家说,“捂热综合征”是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冬季的多发病症。每年寒流突袭,气温骤降的几天,儿科病房里前来看病的小病号里总有一些是“捂热综合征”患者。
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冻着,就给孩子穿上厚衣服、盖上厚被子,加之冬季房间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孩子生活在人为创造的一个气温过高的环境里。
可是,婴儿的呼吸、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特别是出生天以内的婴儿,产热量大,而出汗散热又较慢。
正因为产热和散热不协调,当衣被过暖时,孩子就会因外界温度过高而出现大汗、面色红、苍白、高热、抽搐、昏迷,甚至还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如果婴儿昏迷时间过长、惊厥次数过频,则会引起智力呆滞、癫痫等严重后遗症;情况特别严重者,甚至还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冬天,要适当给宝宝穿衣或降温。俗话说:要使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在冬季里,既不能让小宝宝着凉,又不能保暖过度,避免发生“捂热综合征”。
具体说就是不要给孩子盖得过于暖和,也不宜给孩子铺电热毯,更不能把孩子的头捂在被子里。此外,出门时也不要用衣被把孩子裹得太紧太厚。
如果一向健康的小宝宝突然有咳嗽、流涕、发热及腹泻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症状,并且高烧、全身大汗淋漓、头部散发热气、面色苍白、拒奶、哭声低弱,家长应该考虑孩子是不是发生了“捂热综合征”。如果是这样的话,应立即将孩子抱到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为其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同时要清除孩子口鼻中的分泌物。
如果孩子体温很高,应该脱掉孩子的衣服,并盖上一条浴巾,将纱布或毛巾浸入34℃~37℃的温水中,拧半干后放在孩子的腋窝及大腿根部,每隔数分钟换一次;再用一条湿毛巾轻拭孩子的四肢,上肢由颈部到手掌,下肢由大腿根至足部,这样可促使体表皮肤的血管扩张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小宝宝发生“捂热综合征”后,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吃退烧药,以免孩子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加剧病情,病情严医院诊治。
我们宝宝的家居养护是非常的重要
家居日常养护围绕宝宝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围绕节气变化、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帮助宝宝调整机体和大环境的适应平衡,顺应四季、遵循古训。
:本文为平台原创或网络资源图片整理,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
收到信息后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