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之后也意味着盛夏已经来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步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此时节,不宜赤膊,运动应避烈日,谨防“情绪中暑”,备战“桑拿天”,你准备好了吗?
一年之中治疗“冬病”最佳时节
许多人都相信冬病夏治在入伏第一天效果最好,因此,每年入伏第一天,医院人满为患。
其实,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入伏第一天未必都是各地天气最热、阳气最为充盛的一天,因此,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在入伏的一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小暑开始,就进入了一年之中治疗“冬病”的最佳时节。
所谓“冬病”,指的是某些容易在冬季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疾病通常是由“寒邪”引起的。
三花三叶三豆三果,赶走湿邪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如何养生少动多静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热水泡脚夏季泡脚最大的好处就是除暑湿邪气
《黄帝内经》中提倡“春夏养阳”,皮肤病的冬病夏治法是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的规律,利用暑伏之季,人体阳气旺盛,毛孔张开,易使药液透达皮肤的原理,采用中药浸泡治疗可充分发挥疏通气血的作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祛除余邪,在防治冬季皮肤病复发上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再有8天,就要入伏了又如何养生三伏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开始了。一年仅此一次,要珍惜啊!
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2日“入伏”,7月27日“中伏”,7月22日“末伏”,8月11日“出伏”。
初伏:7月12日至年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至年8月10日
末伏:年8月11日至年8月21日
三伏要喝三豆汤
祛火、解乏、消痱子
三豆汤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全食物,很安全,而且可以当糖水喝!
●三豆汤里都有哪三豆?
有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汤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药茶哦。
●喝不了绿豆汤的人可以喝三豆汤来度夏
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不能经常喝,三豆汤刚好可以调整一下。
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
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ps:对于消化功能特别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三伏要坚持泡脚
散寒、解乏、除暑湿
1、三伏天泡脚可祛湿
三伏天高温多雨,湿气在体内聚集,最易伤害脾阳,而脾虚则越助长湿邪入侵。人脚上有脾经,而泡脚则可疏通经络,健脾去湿。
2、三伏天泡脚可散寒
三伏天人们常吃冷食,常吹空调,容易导致脾胃受寒。泡脚可以加速体内寒气的排出。感冒患者,也可以泡脚驱寒。
3、三伏天泡脚益腑脏
人脚上有膀胱经、胃经、胆经、脾经、肝经、肾经等6条主要经络,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使腑脏器官得到更好的调节,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
4、三伏天泡脚能缓解头痛
泡脚时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且泡脚使人身体温热,神经放松,也会让人感觉十分舒适。
5、三伏天泡脚可瘦腿
人的双腿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每天都会承受巨大压力,且劳作时腿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腿部水肿或腿部粗壮。用热水泡脚可放松肌肉,加以按摩有瘦腿功效。
藏药出品
为众多人带去健康
使用简单,方便
只需要泡脚时放一片
为你养成每天泡脚的好习惯
藏御堂,中国足浴领先品牌
众多体验者真情推荐
值得您的信懒!
藏御堂
愿天下父母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