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已经迈入「三伏」中的初伏,所谓三伏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一年仅一次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基本概念: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老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7月17日为入伏、7月27日为中伏、8月16日为末伏,而8月25日则为出伏。
三豆汤治冬病
三豆汤既是糖水,也是药茶,是夏季里一款经济实用的清暑祛湿消疮饮品,对每位难度苦夏的人们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方子出于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由绿豆、赤小豆和黑豆制成,熬制期间加入冰糖或红糖。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每日食用1至2次,每次1碗。
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此汤中,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作用。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一般人群经常服食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1头伏天的饮食之道
三伏天勿吃冰及饮冰饮,因这段时间人的五臟六腑是寒凉的,不宜再吃冰冷的食物,若能坚持整个三伏天不吃冰和冰饮,而多喝热水的话,则能把体内的寒气散出许多。
谚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食的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此时,新麦刚收月余,带着麦香的面食可以增加食欲,排出“热邪”。
此外,应该吃些凉性蔬果,如苦瓜、丝瓜、黄瓜、西瓜、西红柿、芹菜、生菜等,饮食要清淡,不要增加肠胃工作量;注意夏季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伏天是食物霉变高发期,要注意食物保质、保鲜。
1头伏天的起居之道
伏天里昼夜温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活动量不要太大;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
三伏天闷热的天气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这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会大大增加心脏的负担。此时,老年人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暑、多喝水。
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三伏天的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天气总趋势是逐渐从干热到闷热,从“烤箱”变“蒸笼”。这样的天气极容易中暑,尤其是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老人、婴儿、病人也需注意。家里要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
错误示例:夏天不能太贪凉
1头伏天的治病之道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三伏天时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因此古人在三伏天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见的三豆汤等饮食养生,还有三伏贴、扎针灸、拔火罐、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负担变的越来越沉重,很多人已无精力顾及身体,慢慢遗忘了健康,为此康美希望“化繁为简”,通过努力为您的健康披甲护航!
每天,花上几分钟的时间为自己的健康努力,我们都会定时为您送养生资讯,希望一些小小改变,渐渐地能让您的身体回归平和自然……
让我们一起开始,从简开始时刻养护身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