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今年有“闰中伏”,“三伏天”共计40天!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
年立秋时刻为8月7日15时40分,是晚立秋,按老话,今年立秋以后还得热一阵,“秋老虎”依然存在。
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才“出伏”。
晚立秋,应该如何育娃?
立秋标志着夏去秋来,阳气一时难消,“秋老虎”余威仍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慢慢凉爽起来,逐渐干燥。我们应注意早晚温差,及时增减衣物。饮食上应选择滋阴、润肺、清热、安神一类的食材。秋季干燥,为了防止宝宝皮肤、口舌干燥和鼻出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警惕“秋老虎”
虽然已经到了立秋时节,但是我们仍然处在暑伏中。所以白天还是需要降暑,以防宝宝中暑。首先应确保宝宝拥有充足的睡眠,及时补水,多吃一些新鲜的果蔬。另外避免让宝宝长久地待在空调房内,外出时注意备好水壶、遮阳伞等防暑物品。
秋燥当心便秘
立秋之后,气候干燥,降水少,宝宝容易便秘。如果是因宝宝饮食结构不当引起的便秘,父母应及时进行调整,可以适量添加菜汁、西红柿汁、橘子汁等,或者喝蜂蜜水(宝宝满1周岁后添加),促进肠胃蠕动。
午觉有必要
子时即23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这时阴气最重,睡眠质量最佳,滋阴的效果最佳。另外子时也是养肝胆最佳的时候。
而午时即11点至13点,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稍作休息,即使不睡觉,也可以静坐,可以促进宝宝发育。
但是要注意饭后不宜立即休息,否则影响消化,饭后半小时最适合。立秋后,宝宝这几方面一定要注意
立秋养生温馨提示
1.若是宝宝唇部出现脱皮情况,先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再涂抹润唇膏。
2.若是宝宝皮肤干燥,可以盆浴时滴几滴润肤油,洗完澡后及时擦干身体,然后涂上护肤乳液。
3.天气刚转凉时,不宜立即给宝宝添加过多衣服,容易出汗受凉,发生感冒。
立秋预示着夏季的终结,早晚温差开始加大,气候干燥,降水少。这时,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身体不适感。暑热逐渐散去,人体的代谢也慢慢恢复平衡,但是肠胃虚弱的宝宝暂时无法适应。所以,我们应为防止秋燥做好准备。
立秋习俗知多少?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通常体重要减少一些。所以秋风一起,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伏天的亏虚,提高免疫力。“贴秋膘”由此而来。
北京、河北一带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还有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
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或“啃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除暑气、避免痢疾、不生秋痱子。
秋社
秋社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敬社神”、“煮社粥”。
“食秋桃”
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台湾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无锡人还会“立鳅”
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欢迎补充,评论区来撩你家乡都有哪些立秋习俗一起分享可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