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7时30分,迎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到来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更要保持心平气和哦!
大暑三候
腐草为萤: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土润溽暑: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大雨时行: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大暑习俗、消暑祈福
喝羊汤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三伏天喝羊汤,配以辣椒油、醋、蒜等,全身大汗淋漓,可带走五脏积热,有益健康。
吃凤梨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姜汁调蛋浙江台州椒江人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肉粥,谓能补气。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又名“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荔枝在福建莆田,“过大暑”讲究吃荔枝。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大暑这天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因为荔枝性热,过去人们常常把它放在井里,能保鲜多日。
大暑时节,冬病夏治好时机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在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山药羊肉粥补气暖胃配料:山药克,羊肉克,糯米适量。
做法:将羊肉、山药洗净后,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入糯米,加水煮成粥。
此粥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慢性滞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等症状,但对于湿热所致的泄泻者忌用。
艾灸关元穴艾灸关元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关元穴位于我们肚脐下面3寸的地方。
方法:把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对准关元穴熏烤。注意艾条一定要距离皮肤2—3厘米处为宜。艾灸时以局部有温热而不灼热为宜,每次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再炙一次,每月连续炙十次。
吃药粥滋补身体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食家禽气血双补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
生姜红枣粥暖胃健脾配方:生姜15克,红枣5枚,粳米克。
做法: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姜丝,红枣去核,粳米淘洗干净;然后粳米放入锅内,加入清水0毫升烧开,放入姜丝、红枣,小火熬煮成粥。
吃法:每日2次,早晚温服。
特别提醒:有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的人,不适合食用生姜红枣粥。
尽量从事“慢”运动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文章来源网络与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