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5611.html
题图来源网络
文
李任芝
光绪28年即年,是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庚子赔款,灾难深重的国殇年代。在战乱硝烟笼罩中,我的祖母诞生于中里湘乡县十二都沙田铺旁王家冲(现为双峰县沙塘乡)的肖姓佃农家。祖母取名肖翠英,是肖家三千金中的老大,从小长得聪慧伶俐,却性情火辣,并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叛逆性格。处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女人裹“三寸金莲”,男人扎长辫子盛行于世,祖母也难逃厄运。襁褓中只能随大人处置。但祖母到七八岁懂事时,却很不为然,开始了反抗,机灵的与她母亲玩起了“游戏”:母亲要她晚上裹脚上床,她即满口答应,只要母亲离开,她就独自在被窝里把绑带和鞋套脱得精光。
有时,还叫两个妹妹把门打望。时间一长,有次漏了馅,当场挨了一顿“竹条炒肉”。她苦苦地哀求母亲松绑,却遭到拒绝。这下惹了祖母的火爆脾气,像头黄牯牛冲到母亲的跟前叫嚷着:娘啊!你要再是咯样霸蛮,我就去窜塘死了。你要我裹脚,将来能嫁个大户人家不做事就好了。如果嫁个种田的人家,恐怕下田扮禾、上山砍柴连路都走不稳,到时你肯定会后悔的。娘仔细一想女讲的话在理,也就心软了,从此不再太管这事了。
祖母与侄儿侄媳辈于百岁寿庆日留影
儿时我懂事了。有次见到祖母洗脚上前问她:你的脚怎么比邻家存二奶奶和打莲堂陈三奶奶的脚要大些?祖母眨了眨眼睛闪着亮光惬意的说:告诉你,要不是那个时候我犟得如牛,横直耍名堂,到今日哪有这双做事、走路的脚。可以说我的这双脚是“假金莲”,真是在我娘眼皮下“偷”来的。接着更得意地说:要不是我敢于造娘的反,你梓木冲的大姨奶和蕉芭塘的二姨奶都要遭罪,她们俩姊妹都搭帮我,现在她们的脚比我的脚还要长大些唻。祖母十四岁时嫁与祖父做童养媳,她有着接近一米六的个头和健硕青春洋溢的身坯。从此,在寨子山下祖父家燃起了新生活的篝火。祖母在前五十多年光景里,前后像吐鱼籽般的生了十一个小孩。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缺医少药的年代,最后仅生存下我的父亲与叔叔、姑妈三人。她只读过两年私塾,但从小就在娘家跟着大人学会了绣花、剪纸、搓麻绳、纳鞋底,纺纱织布、穿针引线的一些桑麻活计,一双手很是灵巧,于后来的生活中派上了用途。民国中期,祖母陪伴祖父到长沙下河街开裁缝店。祖父裁衣下料,她帮着做布扣、锁扣眼、绣枕套等活计,成了祖父的好帮手。夫妻俩把个店子盘得风生水起,生意浓浓。年湖南和平解放。50年时逢政府动员外乡人员返回原籍分田地参加农业生产,祖父积极响应号召,于这年秋季带着家人回到老家重操旧业。在解放初期至58年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期,祖母虽已年迈,却老当益壮。为解轻祖父“四属户”生活担子,坚持出集体工,冬修水利担塘泥,夏时插田扮禾,秋季上山砍柴,园里栽菜,屋里洗衣浆衫、喂猪打狗,一身泥水一身汗全身心“滚”在辛勤劳作中,为家庭撑起半边天。祖母待人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其老屋处在双峰县城到荷叶茶马古道中途的路旁。来往的客商和进燕宵冲贩竹木的脚夫都得在屋门前的木架长廊中穿行。寒来暑往,祖母家成了歇脚人的驿站。祖母只要见到有人歇息,即刻就端上热茶凉水给人饮用。有年六月暑天,一位在县城回荷叶的中年汉子满头大汗来到木亭中,突然踉跄倒地晕了过去,祖母惊骇见状,知道这人肯定中暑了,急忙扶起这人坐在凳子上给他刮起痧来,并拿上两瓶十滴水服上,使他解暑了。汉子拿出两毛钱塞进祖母手中,祖母硬是不肯收受,并对他说:你在咯里好好休息一阵再赶路。汉子走后还老远在山路上回头张望着祖母。旁边有人对祖母说:四婶娘(祖父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你人太好了。祖母却说:人在外谁冒难处,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呀!我家后山下有栋叫打莲堂的大宅院,解放前是地主住的。解放后分给了二十余户农家居住。有位四十来岁叫“来福”的逼子(俗语),常年像木乃伊一样的躺在大院槽门边的一具木轿子里。此人没后人无依无靠,全靠宅院中的住户长年累月送“百家饭”轮养着。记得我们姊妹小时候也随祖母提着饭篮翻山去看过来福好多次。特别是过年时期,祖母总得在家张罗为来福做点好的菜食,让来福吃得高兴。每次,来福从木轿的小门中探出蜡黄枯瘦的头来,伸着一双酷似枯树枝般的手接过饭碗,噙着眼泪对祖母说:么得了,四奶奶你辛苦了,你真是我的观音菩萨,对你的好处今生难报,等来世再报。祖母心情沉重地安慰他说:来福你人已到这种地步又有什么办法,只要你安心困(俗语)在这里,我的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祖母不但大度,热情,还有一颗让人暖得发烫的“糍粑”心。常年间祖父与人结账时,有的人一时凑不齐钱数时,或要赊账,祖母见此,她会跟祖父说:人家有困难你就少收点,等于你又去多做件衣不就回来了。祖父顺从对来人说,那就算了吧,你也是常客,不要紧的。祖母这种骨髓中的善良之心,无形中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的父亲就受到很大影响。49年长沙刚解放时,父亲的一位姓金的朋友,其10岁的儿子随大人在广州游玩时不小心丢失了,这位朋友心急如焚,找到父亲帮助寻人,父亲听后放下手边的工作,火速赶到广州,在广州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连续辛苦地寻找了一个星期,最终找到小孩,父亲看到小孩一身脏兮兮的样子,即刻带到里弄给他洗个干净澡,然后又到店里给买上一套新衣服穿上,带着小孩高兴的回到长沙家里。金家人万分感激。祖母几十年来一直与我叔叔同住,在曹家坳先后搬过四个屋场,而从来没有说过分家的事情。加之又是晚年得满崽,更是疼爱叔叔。76年叔叔招入燕宵水库管理所工作。他报到第2天,祖母叫到身边说:你要感谢党和政府及地方的人,在所里好好听当官(领导)的话。做到一稳嘴巴,二稳身子,三稳手脚,真诚待人,老实工作,叔叔不负娘心,在管理所入了党,后又当上站长、副所长、支部书记,直到光荣退休。叔婶因幼年失母,祖母更是如“小棉袄”样的疼着她,为让叔婶安心学裁缝,祖母为之倾尽心血带大三个小孩,直到孙辈们成家立业。几十年来,婆媳关系和孙辈关系十分融洽、亲密,成为地方上的美谈。我的姑妈是祖母最大的牵挂。60年姑父病逝,祖母万分悲伤焦虑,多次找我父亲说一定要找个好人家,改变困难环境。后父亲经朋友介绍把姑妈嫁到常德农村。67年时,祖母想儿心忧,这年我随她在长沙坐船,到了姑妈家住了大半个月。回家临别时,祖母语重心长地对姑母说,你的男人是个老实勤快人,你要敬重他,把个家盘好,又生了小孩更要带好,这里比老家好,起码一条湖区收成好,有饱饭吃,要好好珍惜生活。娘无多话,看到你现在的家境,我已放一万个心了。祖母未过世的前几年里,经常提及姑妈,要叔叔不要忘记他乡还有个姐姐,此后20多年来,叔不是自己去,就是带着全家人去常德看望姑妈。年我们姊妹随叔全家去了一趟,两年后的19年冬季时逢姑妈96岁寿诞,我们又去了一趟。姑妈住在风景如画的白鹤山柳叶湖边一栋漂亮的小楼里乐享天年。她老眼明脚健,两年未见,近前她一个个叫着我们名字,声音洪亮,口齿流利,不免使大家惊喜起来,大家乐不可支地对姑妈说:您要赛过您母亲,过不了几年一定来吃您老的百岁酒。她乐得像小孩般的高兴起来,抱着我说:要得要得,到时我要摆好酒席来招待你们。我们姊妹更是感怀祖母的恩情,因幼年失母,父亲又常年在外工作,我与妹妹从小一直在祖母家生活。妹妹至今还常说:五岁时与祖母同床睡,冬天祖母常裹着被子紧紧抱着她睡,生怕冻着她。祖母还经常对家里人说:芳妹子是个冒娘崽,你们千万不要欺负她。早年我在永丰中学读书时,每到星期天和放寒暑假时,最得意的是回到祖母身旁。返校时,祖母将熟鸡蛋、桐叶蕉巴,红薯干、豌豆等好几样零食把我的袋子塞得满满的,并再三叮嘱我:长身子的时候不要省着,晚上肚子饿了就吃咯些东西,不要随便浪费掉。家有老是个宝,祖母在儿孙辈中成了众星捧月的亲近和敬重。特别是孙子国华,真诚本分,工作敬业,他更亲热祖母,祖母尤为喜爱他。每逢节时,家里人都要特别的为祖母置办好吃的口味菜肴,并习惯的让祖母坐在东边的座位上。在外的几个孙子孙女间隔不了一两年就得回来看望祖母。多少年来,每次回家都要给祖母带回蜂王浆、麦乳精、香蕉、莲子、藕粉、糖食糕点等祖母喜爱的食物。特别是长沙的姐姐,还好几次给祖母买上漂亮的毛线、灯芯绒帽子、围巾等喜爱的东西。每次祖母接着这些东西总是说:还是大孙女懂事,咯一世人值得,我要争取活一百岁。祖母百岁庆典时与曾孙辈合影祖母生活在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更显鹤发童颜。她平生喜爱干净整洁,每次出外或走亲戚,都要梳妆打扮一番,穿上好看的衣妆,打上一把洋伞,提着个小花布袋高兴的出门去。在农耕沧桑岁月中祖母那双与众不一样的勤劳双手更显得生气勃勃,卓约有为。祖母常年都要在家里喂上几只猪和一群鸡鸭。71年那年,父亲从长沙回家给祖母带了近十只“来航”(国外引进的鸡种)良种鸡,祖母如获至宝的精心饲养,不到几年,通过自繁自养,由一个“班”的兵力变成了几个“排”。祖母还把自孵的小鸡送给亲戚与附近的乡邻人家,直到现在,还能看到这些良种鸡在乡间活跃繁衍开来。每当夏季时,是祖母制作酸菜的忙碌时期。她把自种的黄瓜、青豆角子、刀豆、洋姜、藠头洗净晾干,放上白糖,甘草放置醋坛子里,密封发酵一个时期,到开坛时,香气袭人扑鼻而来,成了家里人夏天止渴生津惹人喜爱的食物。家人常是一阵风卷残云般的把坛子吃得个底朝天。祖母却站在旁边乐呵呵的说:你们咯帮好吃鬼,我做得要死,一下就吃得精光。但不要紧,我有的是原材料,过一旬又有吃唻!除了制作坛子菜,祖母制作红薯更称得上花样多多。她把红薯分类加工,大的红薯蒸熟后切成手板大,撒上橘皮芝麻后,晒上两天太阳,金灿灿的薯片又香又甜,甚是诱人上口;小的红薯切成丝丝晒干,放在饭上可弥补当时主粮的不足;或把红薯用磨子打浆过滤后,直接制成乌亮亮的粉丝,用来做桌上和菜的主料。隆冬之际,儿时的我们在屋场上的雪地中滚雪球、捉麻雀、打雪仗娱乐时,祖母却在热气腾腾的厨房中磨豆子、筛豆浆、做豆腐。她擅长做“猫鱼”朽豆腐,加工的方法也特别讲究,常在豆腐上撒上辣椒粉末和八角茴香粉,吃起来香辣上口,唇齿留香,那时这种朽豆腐在家里可吃上半年多。祖母对辣椒酱也有不同的制作秘诀,比其他人家的辣酱更具浓郁风味,成了烧肉、熬鱼、下面条的上乘调料,也成了家人出外送礼的佳品。记得我们姊妹每次都会捎上这些辣酱回城送给一些朋友,直到祖母逝世后的好多年里,仍有朋友在问:你家的那种辣酱还有不?我只好婉言的说:祖母不在了也就失传了。祖母还有一门绝活手艺。七八十年代农村青年人结婚生小孩都还比较单调,其时,祖母重操剪纸旧业,她从外面买来红纸,剪起了窗花、喜字、红烛,寿烛类的剪纸品,特别是年关结婚人家多,那时祖母已近八十岁了,硬是戴着老花镜在灯下赶工制作,其剪纸作品颇受周边人家的青睐和喜爱。祖母还善于动脑,闲时她十分细心地把祖父裁衣剩下的花布边角料聚集起,加工成幼儿戴的花帽子、绣花鞋和馋(俗语)箍子,周边方圆几里的人家都接受过她手工制作的这些精美物品,并赞上几句吉祥好话,惹得人家欢喜连天。有的客气要回敬鸡鸭蛋给祖母,她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七、八十年代前,在偏僻山村医药条件有限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祖母独自上山寻草药制作土单方给周边乡邻治疗急性肚痛、拉稀泻肚、伤风感冒等小病小痛。如用旧布鞋和旧银圆烫肚脐治退烧;用马林风草或在端午节午时用花椒子泡水饮用治肚泻甚是灵验;用九力光草、大竹叶、地茶草、金银花、艾草等多种野草泡水给小孩洗澡,身子一年不生疮。她的这些土单方颇受乡人赞赏。祖母在逝世前的两三年里,不知何故养成了嗜好吃白糖拌饭度日的习惯。叔叔孝顺她,到外面买白糖,一次就是好几斤以储存备用。对祖母这种一时奇异的现象,直到现在也无法解释,只能说是天工造物因人而异吧。百岁祖母年6月9日,这个让人悲痛的日子还是降临了。祖母带着那双历经两个世纪门槛的脚和穿行百年风霜不一样的灵魂,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慈颜永在,风木同悲。此逢清明,让我在异乡以此文纪念祖母!(配图由作者提供)作者:李任芝,男,年8月生。原籍双峰县永丰镇寨子山村(原磨刀村),爱好文学、书法。年在長沙浏正街小学毕业,同年下半年回老家双峰就读于永丰中学,年至年在汨罗某商业单位任办公室文秘工作。后在汨罗市多家星级酒店从事企业文化宣传与广告策划,年退休定居汨罗。
主编龚向阳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