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给孩子保命的安全片,我目前觉得最

~每天文末还有我家日常~

每年一到假期,学校就会发一封信,内容是关于学生安全的。不过因为是文字版,孩子基本不看,大人也就是签个字就放一边了。

但今年这个暑假,发生了很多大事,国内有河南的暴雨、疫情的反复,国外有高温、有山火,这些都造成了伤亡事件,甚至吴某凡事件,提醒我们家有女儿的妈妈如何教孩子自我保护。

我和闺蜜们也时不时会在各种群里看到些令人痛心的消息,下图右边说的这个帝都景点,我还带芊芊去过,真没想到不过半尺高的浅滩竟暗藏这么大的危险。

而且这些危险,真不是说随着孩子长大就能避免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把个人安全、自我保护这块儿真正的重视起来。

不过直接给孩子说教,真的效果不好,我这些年也一直找好的安全教育片,可是在网上找了一圈,发现基本都是动画片,画风简陋不说,情节设定也不太现实。

比如小朋友被绑架后,让绑匪给自己买汉堡,然后趁机用番茄酱在纸巾上写了“SOS”,扔出窗户,之后就有一个警察化身的“超人”,从窗户跳进来救他。

虽说这个自救的逻辑没什么问题,确实应该留下求救信号,但是绑匪会轻易听小孩的话吗?别人看到个“SOS”,不会以为是恶作剧吗?

我就想问,这脑洞开的有意义吗,关键时刻这么干能保命吗?连我闺女都觉得不靠谱

后来有一天在家看电视,里面正在播安保公司帮银行做“抢劫演习”。他们会教给银行人员在被打劫时,应该分批次、散乱的把钱抓给劫匪,而不是直接递上来一摞,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减少损失。

芊对这个情节印象特别深,还联想起原来看过的,遇到抢劫时要把钱包扔的远远的,也是为自己逃跑争取时间。

于是我就想,这类安全教育,最重要就是接地气,要真实情景的还原演绎,才能让孩子印刻在脑子里,关键时刻保命。

所以我就开始找这种类型的视频。后来还真被我找到一部,而且还都是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

像咱们常说的“溺水”问题,孩子都知道不能去游野泳,但是如果在看着不深的小河边、帮朋友拣个东西这种情况,孩子会不会就去了呢?

节目中呈现的就是这一幕——没多深的小河沟,镜头给到水里,孩子一脚踩空。平静的水面下是挣扎的孩子,通过镜头制造的眩晕感,我和芊看的时候连大气都不敢喘。

一直到最后孩子被救上来,芊才长舒了一口气。看完这段后我就觉得,虽然芊一直水性不错,出去玩也经常淌小河沟,但是以后她一定会在心里一直有这段画面,在下水之前也一定会考虑是否安全。

还有我们当父母后就摆脱不了的梦魇——“拐骗”,我闺蜜就按照节目里的情节问孩子(5岁)

闺蜜:别人带你去吃好吃的,你去吗?

孩子:不去。

闺蜜:这个叔叔的狗丢了,是才会走路的小奶狗,你能帮它一起找吗?

孩子:(犹豫了一下)可以。

闺蜜孩子的表现,跟节目中小朋友的表现是一样的,虽然心里有犹豫、有打鼓,但(可能经过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后)还是答应了。

那最后的结果,孩子也从节目里看到了,走的路越来越偏僻,最后被带去了奇怪的地方,差点实施侵犯。

还有郑州暴雨的时候,电视里一直提醒淌水走的时候要小心,因为脚下可能会被看不到的东西绊倒,还有的井盖可能会被顶起来冲走,但孩子并不知道正确的“走法”应该是怎样的。

节目就展示了,虽然雨很大,但小朋友是用脚探着慢慢往前走。

闺蜜还跟我说,有一天本来和孩子说好了要出门玩,结果突然变天了,要是搁以往,孩子肯定又得闹、说什么也得出去。

但是这次孩子说,刮风了、有黑云,估计马上要打雷,是雷暴雨的预兆,咱们别出去了。果不其然十几分钟后下起了瓢泼大雨。

所以这一部真人、真情境的安全教育节目,还原了最真实的情况,也教了孩子最可行的办法,我一定要推荐给你们。

不过最好不要一口气看太多集:因为场景过于真实,我闺蜜家年龄小的孩子会比较害怕,会紧张和担心。即便芊芊11岁了,但也是隔2天看一集。不过我建议咱们家长可以自己先看完了,第1就是提高了警惕,第2就是类似场景可以给孩子讲。

这个节目就是日本NHK电台推出的《芦田爱菜讲安全》,目前能找到的有10集,每集10分钟(妞们拉到文末可获取观看方式)。因为是全日文的,有些还没有中文字幕,所以我就从下面这3点,给大家讲讲怎么看,吸收的最多。

节目整体介绍

观看建议

分集知识点介绍

1.节目整体介绍

节目名字叫做《芦田爱菜讲安全》,主持人是日本童星芦田爱菜和一只山羊,每集开头部分由她俩聊天,抛出这一集的话题。

之后是节目的重点,通过真人演员,来演绎曾经发生在小朋友身上的真实事件,我就用《电梯里的二人》这集,给大家介绍下。

三个小朋友在放学路上讨论可怕的事,小玲因为等下要自己回家,所以对“可疑的人”感到害怕。

虽然她到家门口时非常警惕的张望了一下,却没想到已经被坏人跟踪了好几天,掌握了每天到家的时间。(我观察到芊芊看到这儿时,就已经被代入紧张气氛,不敢出大气儿了)

果然第二天,坏人就行动了,先是尾随小玲进了公寓和电梯;

紧接着就在电梯里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开始动手动脚;

小玲虽然一开始很紧张很犹豫,但是在坏人有进一步动作前,果断反抗了,连续采取了好几个自救手段,终于逃脱了。

情景视频结束之后,山羊和芦田爱菜会总结,孩子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哪些做法是对的,比如一个人回家,要随时保持警惕;在电梯里遭遇事故,马上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争取开门时跑出去;一边跑一边敲邻居的门,并大喊。

还有哪些是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当男人跟着自己上了电梯后,明明自己觉得奇怪,却不好意思下电梯,怕对方是好人,自己下去了会让对方尴尬。像这种心理上的小活动,真的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

而山羊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啊”一声,然后若无其事走开就行了,这样如果对方是好人,也只是觉得这个小孩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才下去的,两个人都不会尴尬。

节目到这儿就完了,时间很短,但留给孩子回想、和讨论的内容的却很多。

比如芊芊说在楼下进门的地方,第一次觉得这个人奇怪,就可以用“啊”的方法走开,不要等到上电梯。

我还和芊芊说,敲门求救的时候,可以喊“爸爸”“哥哥”,坏人会害怕对方是男性,会更快逃走。我俩还说下次遇到和另外的男人共乘电梯的情况,我俩就打配合“啊”着出去。

2.观看建议

如果没有中文字幕,开头部分我一般就跳过了。重点给孩子看情境演绎的部分,不过也要说那种“窒息感”,甚至是“濒死”的感觉,确实比动画片展示的方式,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不自觉的就把自己代入成主人公(所以不建议集中大量看哈,省得孩子害怕)。

之后山羊的总结部分,我也会带着芊复盘和思考。像《自行车事故》那集,小朋友骑车太快,撞了老奶奶。芊芊就在后来和我讨论中提到,其实老奶奶也有责任,不应该转身就走下来,她自己也可能撞到别的行人。

还有通过节目我们也能看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比如骑快车是因为贪玩游戏出门晚了,要下雨了还出门是不想拒绝朋友,让孩子明白“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危险的。

正巧最近下雨多,有天我们看到一个人躲雨,不光站在树下,还是站在高压线下的树下。芊就分析:当时地面已经有积水了,那个人选的位置是个小土坡上,他一定是不想脚湿,但是却没想到会把自己处在更危险的境地。

类似这样的讨论和分析,每一集之后我们都会说很多,我觉得这比只看宣传动画,能得到的多多了。

至于适看年龄:我认为5-8岁的孩子可以先看《校内安全》《拐走》《中暑》《溺水》《雷暴雨》《交通事故》这6集;

而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把《一个人在家》《电梯里的二人》《自行车事故》《走夜路》这4集也看起来。

节目中为了效果,会有些营造紧张氛围的镜头,但是并没有残暴的镜头,每次的结局也都是自救成功了。

像芊芊11岁,闺蜜家孩子9岁,看的时候虽然紧张,但不会害怕。另一个闺蜜家孩子4岁半,遇到紧张情节,会把眼睛捂起来或者跑掉,等下再回来看,也并没有吓哭或做噩梦哈。

不过我建议还是分开看,不要一口气集中看完,那段时间可能会脑补很多不好的画面,安全固然重要,但咱们和孩子也别过渡焦虑。

3.分集知识点介绍

因为这10集的节目,有些是没有字幕翻译的,所以我就把每集中山羊讲的安全重点,都给妞们写下来,建议大家收藏本文,看视频的时候,拿着这个跟孩子讨论就行了。

《校内安全》:小女孩两次在学校摔倒,一次是因为没穿好鞋,一次是因为着急找老师。如果在校内发生了紧急的事情,大声的喊老师过来,比自己闷头跑要好。

另外小女孩还在学校里看到了一些危险的动作,要避免它们,山羊教了一个办法就是——想象。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比如想到前面的转角可能会有人突然出现;想到可能会从高处踩空摔下;想到绳子可能会打到别人……想到这些时,就会不自觉的停下正在进行的危险动作。

《拐走》:被不认识的人搭讪时,一定要有所防备。除了帮忙的请求外,温柔的语气、困扰的样子也要警惕。

高墙围起来的小道、垃圾场、废弃的房屋都是坏人喜欢作案的地方。如果被坏人控制了,可以乱蹬乱踢逃走,大声喊叫寻求帮助。

《中暑》:首先孩子要了解中暑的症状,轻度-头晕、站不稳、肌肉疼、好多汗;中度-头疼、恶心、没体力、用不上劲;重度-失去意识、痉挛、体温升高(但自身感觉是皮肤会变凉)、无法走直线、不能回答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预防中暑的发生:主持人猜测小男孩可能没吃早饭、踢球太拼命、或者本身就不舒服但是看到别人都很努力,就不好意思说。所以山羊也讲了,任何时候都不要勉强自己,要及时报告给身边的人。

还有中暑后的急救方法:转移到阴凉的地方,轻症中暑要补充水分和通风;重症患者可以在脖子、胳肢窝、大腿根垫上凉毛巾,通过血液循环帮助降温。

《溺水》:看似浅滩的小河,也会突然变深、水流加快,河底的石头也是不稳定的。去水边玩耍时,要有大人陪同,要穿上救生衣和溯溪鞋;如果溺水就保持仰泳的姿势、浮着等待救援;不要自己贸然去救人。

《雷暴雨》:预警天气下尽量不出门;如果已经在外面,要学会识别雷雨信号(冷风,黑云,打雷),尽早避难。

避难时不要执着于回家,就近的高处房屋才是最佳的避难场所。

《交通事故》:无论孩子是否独自出行,我觉得这几点都应该做到。过马路前,要前后左右都确认没有车,才能通过;遇到车辆驶向自己这边时,和司机对视,让他看到自己;晚上出门要穿上有反光标志的衣帽或书包;过马路时把手举高,确保司机和其他行人都能看到自己。

《一个人在家》:不要打开窗帘和窗户;不要接电话,如果不小心接了,就用“我现在很忙,等下再打过来”搪塞过去直接挂断;不给任何人开门,并且从里面反锁。

《电梯里的二人》:进出公寓和电梯门口时,如果遇到独处的男人,要果断出去(不好意思的话就用魔法句子“啊”)。在电梯里要站在门口按键这儿,遇到情况,按尽可能多的楼层键,马上跑出去。用力敲门、大声向其他住户求助(芊妈建议:可以大喊“着火了”,比喊“救命”更管用)。

《自行车事故》:男孩因为骑车撞倒老奶奶,对“自己会不会成为杀人犯”和“家里会不会要付巨额赔款”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关于自行车的安全教育,我觉得也适用低龄孩子玩的平衡车。)首先当孩子骑车时,步行的人是弱势群体,要多注意他们;而自己面对机动车,自己也是弱势群体,同样要留心。其次,骑车时要戴头盔、过马路要等红灯、遇到拐角和路口要确认安全后再通过、夜里骑车要装好照明灯、还有不要并排骑车阻碍别人。

《走夜路》:同样的场景,在晚上和在白天的印象是不同的;因为紧张和害怕,也会影响正常的思考。

所以,即使绕远,晚上也应当尽量走在大路上和明亮的地方,一旦发现不对劲,马上折返回去。更不要因为别人的邀请,就随意改变自己的计划。

一个人出门时,要及时和家人确认自己的情况,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讲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几点回家?和谁在一起?去干什么了?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来?

一旦被袭击了,大声喊叫吸引别人的注意,趁歹徒不注意马上挣脱逃跑。

因为暗处的人可以观察到明处的人,灯光下的人却看不到黑暗中的情况。所以即便走在明亮的地方,也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我觉得说的再多,也没有真能完全放下心的那一刻。所以只有平时多灌输,才能在危急时刻应对自如。

《芦田爱菜讲安全》的视频,我已经给妞们整理好了,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10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