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宝国际中医研究院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进入了12月,距离最寒冷的三九天越来越近,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寒气逼人的冬季做好养生工作。
天气寒冷寒邪易侵袭人体:中医讲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寒邪的致病特点:
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或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现代人身体寒气重阳气虚现代人夏天总待在空调房里,追求凉爽舒适的环境,很少出汗,必然阻断了出汗排毒的过程,同时寒气进入身体了;另外夏天喜欢喝冰水,什么东西都放到冰箱里面冰一冰再拿出来喝,很热的时候,正在流汗的时候,马上喝非常冷的饮料,就会让你的身体受损伤,在你喝冰水的瞬间身体调动我们自己本身的阳气来抵抗冰水的冷度来中合它,这就浪费了身体宝贵的生命的元气;还有一些人穿衣服不要温度,很多怕着风的部位漏在外面受寒,如腰部、脚部、腹部等,一点点损耗体内的阳气,使身体变虚,抵抗力下降。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黄帝内经》还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所以在天气寒冷之际及时培补人体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养生之法,不仅为度过一整个隆冬天寒做准备,同时也为来年一年的健康体魄打基础。而火力定灸是生阳固本最好的方法。
普觉·真艾灸采用传统悬灸疗法,能够增强和复原人体原本的自愈能力。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艾灸这种方法具有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纯阳之物,是古今公认的补充人体正气最有效的方法。
普觉·真艾灸通过皮肤表面向经络、脏腑渗透能量,其直接作用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使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实际上,艾灸法所起到的是一种激发和催化的作用,最终使人体回复固有的正常功能,无任何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
一定不能错过三九灸“三九灸”与“三伏灸”相互补充,时间不同,“三九天”是一年之中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天寒地冻,阴盛阳衰,养生宜大补阳气以驱寒。“三九灸”能温和阳益气,驱寒除湿,活血通经止痛,健脾益肺补肾等。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
把握好“三九灸”的艾灸时间,遵循“夏病冬治,冬病夏治”,将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永葆年轻常态。
“三九灸”主要适用于三类人群:
一是调已病。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调未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
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自然界季节更替,循环往复。俗话说:夏有三伏,冬有三九”,“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季一到,很多人都开始担心了,因为他们又要开始饱受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寒性”疾病的折磨了。不过,此时若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为依据祛除疾病,会对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选用灸产品进行穴位的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反应,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
“三九灸”养生原理
三九时节的灸法调养仍以“补阳祛寒”为主,三九在冬至后当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时节。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三九灸”的适宜人群
(1)健康人群日常保养;
(2)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者人群;
(3)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
(4)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等消化系统疾病人群;
(5)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等女性人群;
(6)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骨关节疾病人群。
健康人群“三九灸”灸疗养生穴位
可以用真艾灸灸神阙、命门、关元、足三里等扶阳固本的穴位。
神阙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有句话说得好“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可见灸疗神阙的功效之大。
命门
命门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也是益肾壮阳的要穴。用普觉·真艾灸灸疗此穴能达到真正的壮阳之功效。
关元穴
关元位于肚脐直下3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也是阴阳元气交关之处。经常灸关元能够起到补益元气、温肾益精、祛寒回阳、调理冲任等作用。尤其是三九天灸,效果加倍。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用真艾灸灸此穴可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九灸时间表:
一九灸:12·22—12·30
二九灸:12·31—·1·8
三九灸:·1·9——1·17
加强灸:·1·18—1·27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动动手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