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前言

学校安全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残疾或危及生命,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家庭生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个别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把安全问题理解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规避了许多教学内容,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这样既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下面结合体育课的教学实际谈谈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2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项以身体练习为主,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它强调的是以运动为主,以健身为目的。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身体练习来体验、认知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由于身体运动较为剧烈,加上肢体相互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如稍有松懈或者安全问题考虑的不周全,就极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运动损伤。作为一种强度大、对抗性强、极具竞争性的这些特点,成为体育课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2.2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安全事故发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教师容易忽略的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不强

教师的责任感是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学生学习、健康快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比如有的体育教师教学意识淡薄,课前和课中没有对运动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和妥善安排;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活动过程中没有严格管理;采用“放羊”式教学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2.2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指体育教师掌握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和内容、教学方法、组织能力、评价方法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有的运动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身体的接触,是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比如篮球、足球、排球教学项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抗性比较强,在练习或比赛中,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身体接触发生频率很高,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如果教师组织准备活动不充分,教学组织不当,队形安排不合理,都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2.2.3体育教师的摸底工作不够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生理情况,更要细致地了解一些学生的病史,以便合理的安排这类学生的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内同安排不当造成疾病的发生。如果对学生个体的疾病状况了解不够,有少数学生有先天性心脏病、肺病、高血压、哮喘病等疾病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因人而控制运动量,导致运动负荷过大;没有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异常情形,如有的学生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都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3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具体对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所具备的安全意识、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本身的或者相互之间的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层出不穷。

2.3.1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

在体育课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做准备活动,根本没有充分拉伸,这样导致神经系统、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下练习某项体育技能,也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2.3.2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佳

体育教师的任教班级比较多,学生的身体情况也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但有个别学生会碍于面子不主动跟老师请假,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参加体育活动,如果不能适时制止,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对于学生的感冒、女生的例假,如果没有限制其运动量,也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3.3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缺乏

在新授课当中,有的学生感觉得动作很简单,过于自信;在没有教师指导和同学的保护下做动作,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立定跳远在跑道上进行,有的学生在课堂间隙采用跑跳形式互相比试,都有可能造成损伤。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我认识能力的表现。

2.4其他因素

场地器材和天气也是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场地的好坏、器材设备的新旧,设施的标准等也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天气的好坏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高,易引起疲劳与中暑;冬天气温低,易导致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都比较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或排除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应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下面谈谈体育课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几点措施。

3.1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如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等宣传手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知识和科学锻炼理论知识传播。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学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注意运动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和简易处理方法。

3.2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工作责任感

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决定着体育教学的好坏。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力再强,业务水平再高,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就不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

3.3规范课堂常规,加强纪律教育

3.3.1体育教师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带头执行课堂常规

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不迟到,不早退;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的事故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把问题解决在起始阶段,并及时分析有关的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有效对策,确保今后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3.3.2体育教师事先需要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进行必要的了解与掌握

体育教师需对教材的性质,场地器材的合理摆放、学生的身体状况、学练水平以及活动的强度与运动量的调控、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只有教师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在教学中或活动中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下进行各项活动,而不至于当事故发生后追悔莫及,被动的接受来自多方的责备与压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3.3上课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体育教学常规进行

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严禁学生上课期间有互相打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积极发挥体育委员或小组(队)长的管理和监管的作用,因为运动场地比较大,分组练习时各组的距离相对较远,个别项目距离更远(中长距离跑、投掷类项目等),这时候体育教师的视线就出现了“盲区”,这时候就要积极发挥体育委员或小组(队)长的作用,让他们代替来进行管理和协调组织好各组的成员,以便更好的更安全的完成教学任务。

3.4教师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技术,善于积累教学技能的经验,让学生在安全、有趣的氛围中开展体育课;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3.5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水平

3.5.1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对患有先天疾病的学生做好记录,和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充分了解该学生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在运动中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监督,避免在教学中发生安全事故。

3.5.2







































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