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完成首例微创介入下脾动脉部分栓塞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肝硬化病人较多,严重肝硬化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引发门静脉高压,从而导致严重的脾功能亢进、脾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贫血、免疫力低下、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等严重症状,既往治疗主要为开腹脾切除术,后期发展为经腹腔镜脾切除术,现在随着血管外科的技术发展及器械不断更新,微创介入下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成为新的趋势。

以下为我院首例微创介入下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介绍。

现病史:患者女性,54岁,主因左侧小腿红肿疼痛10天入院;查体:严重肥胖体型,左侧小腿前侧可见范围约7*5cm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局部压痛明显,左侧胫前指凹性水肿。双下肢无下肢静脉曲张。足背动脉搏动,左侧正常,右侧正常。

初步诊断:1.左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2.高血压病3级。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示:血常规:白细胞数:2.17*/L;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16*/L;乙肝大三阳;同时结合腹部CT及超声检查结果,补充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故给予控制左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后,于年8月29日在手术室给予局麻微创介入下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术前准备:物品准备:器械:造影包/动脉穿刺短鞘/穿刺针/注射器(1ml/5ml/20ml)/泥鳅导丝/专用血管造影导管/微导丝及微导管;

药品:普通肝素钠/碘海醇/生理盐水/利多卡因/PVC栓塞剂;

术前备皮,控制血压,完善相关术前化验检查;

手术过程:右侧腹股沟区下方约1cm股动脉搏动明显处皮肤及皮下局部麻醉;动脉穿刺针穿刺右侧股动脉,动脉血喷出后经穿刺针置入短导丝,扩皮后给予沿导丝置入动脉短鞘,肝素盐水冲洗短鞘;经动脉短鞘置入泥鳅导丝,经导丝置入造影导管至主动脉弓后给予造影导管塑性后回撤至第十二胸椎下缘附近造影显示脾动脉增粗;经造影导管置入微导管及微导丝至脾动脉,配置栓塞剂(利多卡因及PVC栓塞剂)超选脾动脉各分支进行栓塞,撤出微导丝及微导管,经动脉短鞘置入短导丝,撤出短鞘,经导丝置入血管闭合器,闭合股动脉穿刺口,手术顺利,术后给予穿刺口加压包扎固定后转回病房。

术后情况:术后第三天,患者出现高热,同时复查血常规较前明显好转,考虑脾动脉栓塞后部分无菌性坏死所致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于术后第4天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5.55*/L;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51*/L。

小结:微创介入下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在治疗脾大,脾功能亢进中相比较开腹及腹腔镜脾切除术均存在较大的优势,比如:创伤小(无需开刀,仅一个0.2cm针孔)、手术时间短、痛苦小、费用低、麻醉要求低、恢复快及效果肯定、同时还能保留部分脾脏功能等等;同时这项技术也填补了我院的技术空白,为广大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带来福音。

编辑、审核:斌杰

撰稿:胸脑外科

校对、制作:燁霏木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5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