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不知道夏季是这些病治疗的好时机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头痛、逢冬怕冷等“冬病”从夏天起开始预防,可减少在冬天的发作。

医学指导/广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范萍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汤南

夏至过后,天气更为炎热。中医认为,夏季主气为暑。阳气升发,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新陈代谢旺盛,但同时,因为暑性炎热、暑邪升散,也是扰神伤津耗气、多挟湿的季节,容易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

中医专家认为,安全度夏,不仅在着装、起居、运动、饮食方面要小心防范,还要注意夏季防病和冬病夏治。

夏季运动

散步、太极拳为最佳

广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范萍介绍,从中医理论来讲,心气是与夏相通的。夏季心神易扰,养心宜静。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炎热的夏季,从着装、起居,到运动、饮食,都需要注意。

在着装方面,她认为,最好是选择透气性好的,质感舒适,宽松的棉质衣物;白天出门,最好戴个草帽或打把遮阳伞,不要穿凉鞋或拖鞋,选择薄的棉袜、布鞋为宜;汗湿的衣服一定要勤换勤洗,保持清洁。同时又要注意,不要久吹电扇。

在起居方面,她认为,中医讲究“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要注意保持午休的习惯(13时,心经);注意寝室的温度、湿度。“切记不要在屋外、楼道、屋檐下、窗口等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她说,同时,不要洗冷水澡。老人和孩子要注意减少外出。

在运动方面,她提醒,晨练不宜过早,傍晚或晚上运动更佳;同时,夏天运动要注意,运动时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温稀盐水是最好的饮料,在运动方式上,以散步或太极拳为最佳选择。”

冬病夏治

夏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范萍认为,夏季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以下“冬病”都可以“夏治”。

1.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

范萍说,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主要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要想预防这些疾病在冬天发作,在夏季就要注意,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切忌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体内。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范萍指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人中有冬发夏止的,有冬天厉害、夏季缓解的。

因此,要有效预防,在夏季就应注意风寒,除须注意并做到预防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的禁忌事项外,还须少食甚至禁食冷饮。

3.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

范萍说,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常常是受寒后导致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虚寒性胃痛同样如此。要有效预防,夏季除注意上述禁忌外,还须注意不要过食各类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

4.头痛

范萍说,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也就是每感风寒就头痛难忍。

要有效预防,注意不要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此外,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5.逢冬怕冷

范萍说,逢冬怕冷不论属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除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还须注意不使其出大汗。同时也可以进行三伏天灸的治疗。她认为,三伏天灸是有现代医学依据的。因为天灸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吸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射性地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夏季防病

范萍还认为,在夏天要注意防暑防火热,重点预防一些“夏季病”。

1.细菌性痢疾

要预防细菌性痢疾,食物最好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打开的水果,尽量要一次吃完或者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箱里保存,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24小时。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集体发病。严重者还会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主要应对措施包括:严格做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生、熟食物要分开;凉拌菜里可以多加入生蒜杀菌;尽量不吃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食物应充分加热,放置过久的就不宜再吃。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并向急救中心呼救。

3.热中风

预防热中风,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饮水。”她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家属更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这些症状明显时,医院就诊。

夏季饮食

要注意“三少”“二要”

在夏季饮食方面,范萍指出,要注意“三少”“二要”。“三少”即少吃肉食、少吃甜食、少喝冷饮。“二要”即一要卫生,二要补充水和盐。

吃肉多易患高胆固醇血症

范萍认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范萍建议,夏天可以多吃些豆腐、鲫鱼、西瓜、苦瓜、绿豆和玉米等食品,尽量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的食物。或采用绿豆、扁豆、莲子、荷叶等加入糯米等一并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

甜食易化热生火

范萍说,过多食用甜食,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

冷饮易损害脾胃

她说,夏季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

多吃清热、利湿食品

她强调,夏季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如芹菜、小白菜、香菜、竹笋、冬瓜等;多吃鱼类,如草鱼、鲫鱼等。

“夏天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她说,适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都有好处。

同时,夏季饮食宜补气,可多吃胡萝卜、菠菜、桂圆、番茄、莲藕、鸭肉等;药材可选用西洋参、沙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等。“对脾胃虚寒者,可适当选用温中益气之品,如党参、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生姜等。”

夏季食谱

夏天适宜吃这些

范萍提醒,夏季可适当进食清热解暑,生津开胃之品:

西瓜:

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

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主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疮,暑热,中暑,解酒毒等症。

苦瓜:

味苦,性寒;归脾、胃、心、肝经。

具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解劳清心之功效;主治中暑、暑热烦渴、目赤肿痛、痈肿丹毒、烧烫伤、少尿等病症。

荷叶粥:

新鲜荷叶1张粳米克冰糖适量。

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

可作夏季清凉解暑饮料,或作点心供早晚餐,温热食。

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降血压,降血脂。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病以及夏天感受暑热致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

莲子粥:

粳米或糯米克,莲子50克。

将莲子与米洗净,入锅同煮,煮至莲子变烂即可。

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补中养神,健脾补胃,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滋补元气;用于心烦失眠,脾虚久泻,大便溏泄,久痢,腰疼,男子遗精,妇人赤白带下。

菊花茶:

菊花适量,开水适量。

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冲泡2-3分钟至茶水渐渐酿成微黄色。每次喝时,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加上新茶水,泡上片刻,而后再喝。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绿豆汤:

绿豆适量,水适量。

将绿豆洗净并控干水分,倒入锅中,加入开水,开水的用量以没过绿豆2公分为好,煮开后,改用中火,当水分要煮干时(注意防止粘锅),加入大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继续煮20分钟,待绿豆已酥烂,汤色碧绿时即可。

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

酸梅汤:

干乌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两)、甘草(一两)、冰糖或者红糖。

1.先加水泡开干乌梅和山楂;2.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3.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4.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红糖;5.小火熬煮6到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滋阴养血。

来源:广州日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