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 从年5月以来,金华水上运动兴起。金华市慢联帮水上运动中心湖海塘训练基地,青少年帆船队员每周都会进行OP帆船训练;在苏孟乡的梅溪、琅琊镇的白沙溪,金华市芒果体育的教练员正带领着电动冲浪板项目的重点队员训练。
慢联帮水上运动中心负责人方晓鸣介绍,年浙江省第17届运动会将在金华市举行,皮划艇、帆船、赛艇、电动冲浪板都是省运会的金牌大项。金华市水上运动以此为契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不论是皮划艇、帆船、赛艇还是电动冲浪板,目前,4个项目的数十名重点运动员正在积极备战省运会。
起步晚发展快
皮划艇、帆船、赛艇、电动冲浪板……说起这些水上运动,很多金华人还有些陌生,但每逢周末,湖海塘上竞帆逐浪的景象却成了近一年来的城市新风景,颇有歌中“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美好画面。
方晓鸣说,对金华来说,水上运动确实很新。虽然,浙江是中国水上运动大省,金华对此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一年时间里,金华水上运动发展很快。”
一年来,全市培育出余名运动员及水上运动爱好者,水上运动的群众基础与认知度都越来越高。
在教练队伍方面,也是精英加盟的高水平教练员领军。比如,我市的赛艇教练就包括第八届全运会赛艇冠军、健将级运动员申屠华青,以及浙江省赛艇队优秀退役运动员蔡旭明等。
方晓鸣介绍,过去一年中,在市体育局、开发区社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他们采取与学校联合挖掘水上运动苗子的形式,让数千名青少年免费体验、学习帆船、赛艇等项目。青少年的参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的积极性高,留下训练的小运动员进步也很大。
每到训练时间,一艘艘船艇碧波逐浪的景色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围观、拍照。
最大的17岁最小的6岁
这支水上运动队伍的平均年龄很小,以青少年为主。年龄最大的17岁,参与的是赛艇与电动冲浪板项目;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正在学习帆船项目。
周末,15岁的于子熠、13岁的郑丞茗和12岁的吴晨磊来到湖海塘公园参加OP帆船的训练。这一天,没有太阳,也没有风,天阴阴的,有些许冷,上岸时,几个孩子还是出了一身汗。
吴晨磊最先抵达,三人中年纪最小的他刚一上岸就自觉地收帆、擦船。5公斤的船帆重量,对他来说还有些吃力,但乐在其中。“教练说,以后训练我们可以认定一艘船,这艘船就是我的专属了,特别喜欢。”
收拾完自己的帆船,两个师兄也回来了,吴晨磊主动帮他们一起把帆船搬上岸。做这些,大家已经成了习惯。
吴晨磊是三人中最迟加入的,比两个师兄晚了小半年,划船的速度自然也慢些。在去年的金华市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暨省运会选拔赛上,于子熠和郑丞茗分别拿下了男甲长距离、航线赛和男乙长距离、航线赛的冠军,他们也是省运会该项目的种子选手。
训练了不到一年就拿下全市冠军的光环,让两个孩子信心满满,他们都想要在省运会上取得名次,也想以此为起点在水上运动项目上扬帆远航。“有风的时候,在船上特别刺激,船行驶得飞快,就像风筝一样。”郑丞茗说,妈妈已经答应他,暑假带他到海南训练,“我喜欢帆船,要一直比下去”。
门槛不高取得成绩不易
方晓鸣说,目前来了解、体验水上运动的青少年很多,家长对这一新兴运动的态度很开放。一方面,多数家长处于让孩子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的考虑;另一方面,水上运动也是运动培养的全新冷门项,希望引导孩子走体育路的家长也很看好这一方向。
帆船队伍的助教汪书杰是原杭州帆船队队员,20岁的他曾参加过省运会,如今在金职院读大三。他说,训练过程中,这些金华小选手进步都很快,不少人有天赋、有毅力,未来非常具有前景。
汪书杰也提到,帆船、赛艇、电动冲浪板等水上运动的入门门槛不高,作为娱乐、锻炼项目适宜人群广泛,但真正想在比赛中取得成绩其实不易,不仅要克服训练中的辛苦,而且要有毅力、决心,不甘寂寞。
帆船的专业训练不论酷暑严寒。特别是夏天,在海上拉练时,晒脱皮、热中暑都是常事。“长距离训练时,船上只有你一个人,有时几个小时孤零零的,要耐得住寂寞。”汪书杰说。
再比如,电动冲浪板看似刺激有趣,实则很有难度挑战。“刚刚训练时,从上板到站起来很可能需要练习整整一天,还会反复落水,要有克服挫败的强大内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方晓鸣说,以正在备战的金华电动冲浪板队伍来说,选手们从去年夏天起一直坚持训练,包括寒冷的冬天,也没有因为天气原因落下,“很不容易”。
金华水上运动项目还在打基础阶段。从无到有的速度可以很快,从有到优则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与过程的磨砺。
(部分由慢联帮体育提供)
商务广告合作新闻事件爆料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