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巩义好媳妇哪家强回郭镇小关镇

小编有话说

孝敬公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数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更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就能成的。在其他媳妇们忙着和公婆“斗智斗勇”的时候,回郭镇、小关镇有两位令众人称道的好媳妇,她们不仅是好媳妇还是好嫂子,她们用真情和爱心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赞歌。简直是巩义媳妇们的榜样和骄傲!

回郭镇好媳妇何会省

在回郭镇清西村提起何会省,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都公认她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何会省今年50岁,她的公爹71岁,患高血压、脑梗、脑出血等后遗症7年有余;婆婆今年73岁,常年患糖尿病、脑梗等疾病;丈夫在外打工,一双儿女都在读大学,她在工厂上班;其两个弟弟已分家另过,并常年在外,照顾公婆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她一个人柔弱的肩膀上。

年,何会省结婚,在清西小学当民办教师,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始终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对待,从来没有吵过嘴、红过脸。那时,她一个月工资仅有20元,可她总是拿出一半给婆婆用作家庭之需。两个弟弟才十来岁,每次弟弟们买衣服,都要她这个大嫂陪同,试衣时卖衣服的就说让你姐姐看看合不合适。因为婆婆不会织毛衣,弟弟们对别人有毛衣非常羡慕,她就买来毛线,夜里加班为两个弟弟织毛衣,仅用了十五天就织成了,看着弟弟穿上毛衣后的高兴劲,公婆也不住地夸奖她是“长嫂比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9月16日,何会省的公爹突发脑梗,她和丈夫连夜把医院治疗。公爹一下子适应不了,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医院探望、照顾、安慰。出院后,她又买来健身器材让公爹加强锻炼,还到书店买来有关心脑血管病治疗、恢复的书籍让公爹看,鼓励他战胜病魔。

年4月的一天半夜,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何会省从睡梦中惊醒。她迅速来到公爹床前,只见公爹大汗淋漓,说胸口阵阵发疼。两个弟弟又不在身边,她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冠心病,做了造影,下了三个支架。年10月,公爹又脑干出血,每天她都像陀螺一样,在药店、医院、家里、厂里奔忙。但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老人身体好,苦点累点都不怕。公爹先后5次大病住院,何会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她自己清楚,也让她深深体会到了因病所受的痛苦,于是,善待老人、让老人高兴,成了她放不下的牵挂。平时,除了买药品外,她还注意加强对公爹的食疗,让他少吃盐、多吃醋,软化血管;还为公爹买来洗脚盆、电动轮椅,让公爹坐着电动轮椅到户外游玩、开心解闷、愉悦身心。

何会省公爹5次住院,花费近30万元,除报销部分外,其余的支出,她由她来张罗,从来没说一个“不”字,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公爹治病、康复。平时一有空,她就到公爹身边嘘寒问暖、聊天拉话,像女儿一样悉心照顾,令村里人煞是羡慕。

公爹这样,婆婆的身体也不太好。婆婆常年患糖尿病,药不间断。年冬天婆婆脑梗出院后,留下了遗尿的后遗症,小便失禁,何会省就给她买了五六个棉裤,十几个内裤,轮流在电暖器上烘干。晚上和婆婆同住一室,气味难闻,她从不嫌弃,耐心照顾。婆婆还有严重便秘,每次看到婆婆大便难受的样子,她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就用手去掏大便,来缓解婆婆的痛苦。医院,医生、护士得知她是老人的媳妇后都赞不绝口。婆婆的弟弟更是感动地直掉眼泪,对婆婆说:“姐,你真找了个好媳妇!”

春节,弟弟们从远方归来。在团圆的饭桌上,弟弟们端起酒杯,一句“大嫂,您辛苦了”,令何会省感动的唏嘘不已,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小关镇好媳妇张芬仙

这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家庭,公爹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疾病,挂着尿袋生活;公婆身患心绞痛和肝癌,常年有病,还有三个痴呆小叔,身边离不开人照顾。

这是一个质朴羸弱的女人,但却不向生活低头,孝敬公爹公婆,为双亲养老送终,不离不弃,照顾三个憨子小叔,使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五十年的风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见证了一段人间的至爱真情。

张芬仙,71岁,小关镇大山怀村民。18岁从小关镇南岭新村嫁到山怀村。山怀村位于小关镇南部山区,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是贫困村,而婆家更是穷得叮当响。丈夫牛广寅是个民办教师,一家7口人,仅有一孔六米多深的土窑、一间半草房和两张老式床,甚至连结婚用的桌子也是临时借用的。

为了使丈夫好好教书,不为家事分心,张芬仙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年以前,农村还处于生产队集体劳动挣工分时期,当时张芬仙家里能够干活的只有他们夫妻两人,她每天起早贪黑,挤出时间割青草积肥,仅一年积的肥,就相当于两个男劳力挣的工分。做成饭之后,她总是先让公婆和三个傻兄弟吃,等家人全部吃饱后,她自己才吃,但往往是锅光盘净。年她们家承包了8亩地,为了种好地,她养牛养猪积肥,学会了犁地、耙地、播种,碾场打麦。多年来繁重的体力劳动、琐碎的家务事情,使当时年仅三十岁的张芬仙就患上了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年纪轻轻,看起来却像快50岁的人。

年,公爹患前列腺病,因当时道路不通,她和丈夫就用罗圈椅抬着公爹医院看病,四处求医找偏方。后来公爹病情加重,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病情好转出院回家后,张芬仙按照医生的要求,半月就用医院换一次导尿管,风雨无阻,一直检查了半年多。因为每次都是医院,医生还认为芬仙是闺女,知道真相后,感动于她的孝心,就破例教她安装导尿管。以后,她就在家里为公爹更换导尿管。

公婆长期心绞痛,她精心伺候,病情有所好转。年,公婆又被确诊患肝癌。病重期间,张芬仙床前床后,尽心伺候,喂饭,洗脸、梳头、洗脏衣服,买营养品,还经常为老人剪指甲,帮着擦洗身子,从不叫老人穿脏衣服盖脏被子。夏天给她扇扇子消暑,冬天为了专门生火取暖。公婆经常对村里人说:“芬仙比俺的亲闺女还亲”。而张芬仙说:“咱们都有父母,咱们也有老的时候,赡养老人是做晚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只是尽了一个儿媳妇应尽的义务。”

公爹临终前,伸出颤抖的手拉着芬仙的胳膊,眼含着泪,断断续续地说:“孩子,你来俺家没有享福,俺没有给你留下1分钱,却给你丢下了3个累赘呀。”看着老人的眼神,她眼含热泪,对老人说:“爹,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三个兄弟的”。

自从公爹、公婆去世之后,张芬仙既要带自己的四个孩子,又要照顾三个傻子小叔,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有人劝她:“如果他们是正常人,还知道知恩图报;他们是憨子,你天天跟着操心受累,图个啥?”张芬仙看看年幼的孩子,再看看三个傻兄弟,她又可怜又心疼,如果她要离开这个家,这一家可算是天塌了呀。四个孩子小,得上学;三个憨兄弟,只有最小的脑子稍微管用,可以去山坡放牛,但是有时候人回来了,牛却跑丢了。背地里她不知流下多少泪,哭过多少次。两个年纪大的憨子小叔饮食起居都要别人帮助。吃饭时端去就吃,吃完了摞下就走,衣服鞋子哪穿哪扔,有时天黑也不知回家,哪黑哪住,屙裤子尿床也是常有的事。

年2月,张芬仙的大儿子结婚,婚后第一个春节过得乱七八糟:大年二十八至初五,大傻子青林患肠炎,屎尿一床,芬仙刚拆洗过的被褥弄得不成样子,她只好又拆洗了一遍。为了让三个傻子晚上不受冻,她在煤火上放个笼子,把湿被褥烘干。谁知到晚上又弄脏了一床,第二天又得重新拆洗。看到别人家都在欢欢乐乐地贴春联、办年货,一派喜庆气氛,而她们家却在“大搞卫生”,新媳妇气得回到屋里一天不出门,丈夫牛广寅也气得蒙头大哭,三个憨子弟弟却像没事人一样,喊着说:“嫂子,快给我们包饺子吧,我们都饥了。”芬仙没有一句埋怨的话,一头扎在厨房里,又给全家人做起了饭。

因为傻兄弟走失,张芬仙外出找他们的次数连她也记不清了。其中一次三弟牛青山走失,她和丈夫找遍小关镇,又到大峪沟镇和站街镇去找,沿途翻山越岭,当时正值酷暑七月,她走了80多里山路,中暑晕倒在路边,醒来后,喝了点山泉水继续寻找,直到第三天才在大峪沟镇将军岭将其找回。还有一次,二弟牛青林光着脚走失,因他不走大路,又不会说话,芬仙拿着小叔的鞋翻山越岭,走门串户的问。

有人劝她不要找了,丢了少一个累赘。张芬仙说:就是家里喂的鸡子丢了,还得寻回来,别说是一个人。两天后在离家三十多里的米河镇草店村找到了衣衫褴褛、饿倒在路边的牛青林。牛青林最后一次走丢是年7月,当时正是收麦季节,这次张芬仙却再也没有把他找回来,“那天气温39℃,老二肯定是越回不了家越着急,越着急越找不着家,又饿又渴又害怕,如果周边的人谁给他点水喝给他点东西吃,他应该就会没事了。”如今谈起已逝的二弟,张芬仙语气里仍透着一股伤心。

一点一滴,张芬仙照顾三个傻兄弟的事迹说不完,道不尽。他们病了,芬仙就给他们找医生看病,把药亲自放到嘴里,看着他们吃下。二弟牛青山经常犯病,一天能有三四次,掉沟的事也时有发生,年掉到十几米深的沟里,腰摔坏了,20多天不能起床,她做饭买药,每顿饭还要哄着喂着他吃。三个兄弟早上不知道洗脸,张芬仙每天把水盛到盆里,亲自给他们洗脸、洗头、洗手。其中两个小弟早上都不会系扣子,隆冬寒天,张芬仙得亲自给他系扣、束腰带,他们的脚脏了,张芬仙就给他们洗脚、剪指甲。为了给三个傻兄弟理发、刮胡子,她专门买了手推剪,学会了理发。吃饭芬仙给他们盛到碗里,交到手上,衣服脏了,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几个兄弟的生日谁都记不清,而芬仙却记得清清楚楚,每到生日那天,就早早煮好鸡蛋,中午给他们做好吃的,使几个傻兄弟也享受到了生日的快乐。

为了让全家过得更好,她让丈夫出外打工,自己一人挑起了家庭重担。在搞好家务的同时,她喂牛养鸡,还抽空学会了编荆排,夜以继日地干,每个三四毛钱,最多的一年可以挣多块钱。她到离家近的采石场装车干活,还学会了一般男劳力也不敢轻易尝试的放炮技术,一月的收入也能达到二三百元,家里的生活也逐渐有所好转。

但天有不测风云,年她的大儿子遇到事故身亡,年丈夫为智障兄弟存放棉衣时,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死。失去儿子和丈夫的双重打击,使张芬仙的精神几度处于崩溃边缘。但是,当她看到憨傻兄弟坐在她的身边,口齿不清地一直喊“嫂子”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欣慰。她想,如果她倒下了,憨兄弟怎么办呢。于是,她顶住精神上的伤痛,继续为一家人的生活而操劳奔波。出嫁的女儿心疼妈,捎信让她去住几天,清闲清闲。张芬仙却总是说:“我不能去,我要去了,谁给他们一天三顿做饭吃。”几十年来,张芬仙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即使回娘家或到镇上赶集,也总是早去早回,从来没有在哪儿隔过夜。村里人都说:“那几个傻子能活到现在,多亏了她嫂子张芬仙呀!老嫂比母,张芬仙比当娘的还受累呀。”而张芬仙却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有良心。我是他们的嫂子,照顾他们是我应尽的责任。”

张芬仙,虽平凡却不普通,虽身体羸弱却意志坚强,虽家境贫寒却心灵丰裕。

来源:巩义时讯、文明办

巩义搜编辑

巩义搜门户网







































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招聘SEO/SEO主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