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署
7月22日大暑到,也是中伏第一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所以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大暑吃什么水果?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我们该吃什么水果消暑呢?
推荐一:西瓜西瓜是夏季最主要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被喻为“天然的饮料”,而且营养丰富,成为很多人消暑的首选水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之效,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患有水潴留的人可以多吃,利尿,体质虚弱、月经过多、消化不良的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吃多了伤脾胃,还要注意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
推荐二:甜瓜甜瓜又称甘瓜或香瓜。它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祖国医学确认甜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著功效。
推荐三:哈密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夏季解暑的佳品。但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大暑养生,重在养心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应重在养心。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我们称之为“情绪中暑”。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直下,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三伏养胃,健脾除湿
大暑季节正直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可吃些清热消暑、芳香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及药物,如莲菜、薏仁、白扁豆、粳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还可服用藿香、荷叶、佩兰等,或用藿香正气丸(水),醒脾化湿,这样三伏天人体就比较舒服了。
此外,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的药物,如五味子等,以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大暑时节保养不当很易中暑,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乱,首先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但对于严医院治疗。
此外,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要尽快看医生。
中青年要预防疲劳过度。三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热又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量却不因天热而减少,相对的就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极易出现疲劳过度。故中青年上班族在三伏天要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饮食注意营养,早餐要吃好,可吃些鱼、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否则身体入不敷出,影响健康。
抓住时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认为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在夏季虽然不发作,但是其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宿根)仍然存在,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机体阳气充沛,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便会发作。
所以在夏天,尤其在三伏天抓住有利时机,乘体内阳气充沛,肌肤腠理开泄之际,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或选取穴位敷贴,使药物比较容易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直达病处,故冬病夏治往往可以达到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最好效果。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关节炎症、慢性腹泻、冻疮等。
此外,在大暑季节还可以通过膏方调补体质,冬病夏治。一些多发于冬天或在冬天病情加重的病症,如上所述的慢性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病等,以及平日工作劳累,虽无确切病症,但常感身体不适、力不从心的亚健康人群都适宜在三伏天采用膏方来调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