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忽略了小暑时有一个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都无法忘却的纪念日——“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国发展的走向,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的画面异常残酷,甚至当老一辈人讲起那时的人、事、物时还不禁潸然落泪。
是的,我辈人无法去体会老一辈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但我们仍然会铭记誓死保卫家园的抗战烈士们,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没有这些仁人志士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
所以,人要感恩。立党百年,征程辉煌,我们要的不仅是纪念,也是怀念。红色,是今年的主色调。
今年夏天的红色尤为耀眼。
七月七日是今年的小暑,天气越来越炎热了,根据天气预报,最近的几天气温天天达到37℃,可谓“红得发紫”。这种气温,足可以将人的心情彻底“融化”。
小暑时期正是今年“三伏天”的“初伏”。那么今年“三伏天”是如何分配的呢?
初伏:年7月11日-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年7月21日-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年8月10日-年8月19日,共10天。
你们看,今年的“三伏天”长达四十天,这段日子有的熬了!不过,夏天一定要吃苦才行,先苦后甜才是人生常态。我们祖先讲究“天人合一”,在炎热的夏天以“静”养生,少吃,多饮,安然居。
夏季“养心”。对心脏好的食物一般都是红色的,中医认为五色相对应人体的五个部位,其中红色对应的是心脏。那么有哪些红色食物适合这时候吃呢?
如大枣、樱桃、葡萄、枸杞子、阿胶、猪肝、猪心等可补血,当然此时可以多吃樱桃、葡萄和枸杞子;红色果实山楂可活血化瘀,适当吃点儿;红豆、西瓜、番茄可利尿降压,保护心血管,此时适合吃,只是不要过量。
其实,小暑时节吃苦瓜是不错的选择。苦瓜是小暑时的美味,有些人认为“苦”味难受,不喜欢吃,这是偏见。苦瓜是郑和下西洋从南洋移植到本土来的,在明代才入药,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蔬菜。
苦瓜在中医上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特别在暑天治疗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中有一定的功效。
苦瓜富含维生素C,经常食用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等作用。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能使摄取脂肪和多糖减少。它还有清热祛心火和解毒明目的作用。
小暑时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来,我们了解几个。
吃伏面
在民国之前甚至在民国之后以及现代,北方很多地方民间有在小暑时节“食新”的风俗。也就是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家往往要举行用新米饭来祭祀五谷神和祖先,人人要喝新酒。而城市居民一般用新米与老米同煮,并食用新上市的蔬菜。
民间头伏日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考证吃伏面的习俗最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以伏日食汤饼,以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这里的“汤饼”就是现在的热汤面。
伏日吃汤面有什么讲究吗?《荆楚岁时记》中云:“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辟恶饼’。”吃面一方面可以增益身体,另一方面吃面流汗是一种排毒的方法。当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等。
吃伏羊
在北方有很多地方在入伏的第一天要吃羊肉。我们南方人认为夏天吃羊肉会导致上火,其实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民谚说得好“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中医也说“补在三伏”。
为什么要在初伏吃羊肉喝羊汤呢?有科学根据没有?中医说的“补在三伏”是以温补为主,羊肉味干性温,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湿度最高的季节,此时吃羊肉可以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作用。
不过,中医提醒,“吃伏羊”作为冬病夏治的一种进补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养生依据,但并非人人适合。如果你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那么说明你体内寒气较重,可以选择在三伏天适当进补一些羊肉,建议不要吃太多。
还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了,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有过这样的节日,就是“六月六节”。
“六月六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布依族也过这个节,只是过节形式和内容不同。我们汉族称“六月六节”为“洗晒节”,顾名思义就是在暑热伏天进行洗晒。
三伏天天气非常闷热,再加上有段时间的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大家就约定在农历“六月六”这天来洗浴和晒物。古时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这个节日来自唐代玄奘法师印度取经有关。话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渡海而回,经文被海水浸湿,正好在农历六月六日那天将经文取出晒干,从此以后这一天变成了吉利的日子。
开始时皇宫在这一天为皇帝晒龙袍,后来这个习俗从宫中传向汉族民间,家家户户都在此日曝晒衣服,渐渐就成了一个“晒衣节”。
其实,“六月六节”除了是“晒衣节”之外,还被称作“回娘家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节日主要是山西南部地区的汉族老百姓们过,节日来源还挺有意思。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上卿狐偃非常高傲,结果气死了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了天灾,很多地方没有粮食吃,狐偃受命外出放粮,并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狐偃的女婿决定乘着给狐偃祝寿的机会,刺杀丈人,以报父仇。
没想到狐偃的女儿知道这个阴谋,就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的时候,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做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以后每到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
你看,这个习俗是不是带点儿历史文化底蕴在里头?
小暑和接下来的大暑一样,都是反映了暑热天气的到来,它提示我们要伏心火,静心气,结夏安居。不过,小暑大暑都是农忙时候,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他们的劳动成果真的是要好好珍惜的。
红色小暑,让我们在感恩中度过。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扫一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