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认为此季阳气最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阳不足,易在寒冷的冬天发病,若冬天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提升人体阳气,固护元阳,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小儿“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敷贴“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痛苦小,药物经皮肤吸收不经胃肠代谢,保护脏腑功能,副作用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儿童应用。穴位敷贴的时间是夏令三伏,每年的初、中、末三伏各贴一次,每次间隔10天,3年为一个疗程。敷贴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是所有儿童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儿童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或减轻症状的目的。2.儿童敷贴时间不宜过长成人每次敷贴时间约6-8小时。儿童每次敷贴时间约2小时,以儿童皮肤承受度为限。3.敷贴期间有饮食禁忌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冬病夏治常须配合药膳食疗(如做菜常用生姜、常用茯苓山药煮粥等),禁食生冷以防耗伤阳气、少食肥甘厚味以防助湿生痰、慎食海鲜等发物以防诱发过敏。皮肤过敏或有破损或有疮疖者、疾病发作时、有严重疾病者、或经医生诊察后告戒不适合者,都不宜应用三伏贴。4.1岁内的宝宝一般不宜敷贴。皮肤反应及处理根据个体差异,部分患儿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此属于正常现象,忌抓挠或淋浴揉搓,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若出现红疹甚至水疱,此为不良反应,家长不可随意处置,防止感染,建议即刻就医。中药内服“三伏补”须根据每个小儿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在冬季有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党参等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有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黄芪、党参、白术、防风等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有腹痛、便稀、厌食等脾胃虚弱症状的小儿,常用山药、扁豆、白芍、焦山楂等健脾和胃;有四肢不暖、怕冷、生长发育落后等肾阳不足的小儿,可用补骨脂、菟丝子等。按摩1.按摩的作用●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相应的部位和穴位,具有良好的通筋活络,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增进消化功能,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可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兴奋大脑中枢,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和智能成熟;●可促进宝宝抬头、爬行、站立等运动,促进小脑平衡功能及眼肌深部感觉的发育;●轻轻地按摩,即特定部位的抚摸,有利于母子对视和交流感情,有利于宝宝语言、视觉和认智能力的发展。2.按摩的方法健脾胃法: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宝宝在夏季容易患厌食、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若按摩相应穴位可以起到防治作用。方法是家长用中指按揉中脘穴(脐孔上方4寸。被推拿者大拇指横纹宽度为1寸),按3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摩腹部3分钟。让小儿俯卧,家长在小儿腰背部从颈部到骶部将脊柱两旁的皮肤捏起,向上提拿,重点是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旁开1.5寸),共来回捏3-5遍。本法能健脾益胃,增进食欲,预防腹泻,促进发育。防感冒法: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为脾肺两虚,常用健脾补肺法。家长可先按摩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3分钟,再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处)50次。接着按双侧足三里穴(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各2分钟。以上方法有宣肺利窍,健脾固表的作用,可预防感冒和气管炎。治惊哭法:到了夏季天气炎热,常哭吵睡不安稳,家长可用拇指按压印堂穴(两眉间中点)50次,然后按合谷穴3分钟,最后用两手心推摩小儿面部20次。有安神定惊作用。3.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的手法、操作次数及轻重要根据年龄大小,体质的强弱等具体情况而定,若用轻揉法,次数可以多一些,掐法要重、快,少一些。推拿最适合3岁内的小儿,3岁以上也可以考虑。按摩时小儿不要太饱或饥饿,睡前操作较好。夏季按摩时要注意在有空调的室内进行,避免中暑。《养生大国医》每周一到五常规,周六精编版公共首播:晚上17:30-18:00教育首播:当天晚上10:30-11:00周六精编版:17:30-18:00栏目-中科医院专家微信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