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季,不少地方温度已开始呈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那么,夏季应注意哪些常见疾病的“侵袭”?夏季又该如何养生呢?
炎热夏季谨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能出现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综合征。
预防中暑切忌在正午最热的时候出行,高温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备足充分的水和含钾低盐饮料,平时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身边常备降温药物,如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清凉油、风油精等;外出衣服尽量选取棉、丝、麻等透气性好的材料,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不能及时散热引发中暑;保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谨防“情绪中暑”,日常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清淡饮食。
再次提醒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等,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避免长时间处于人多拥挤环境中。
这些做法易导致肠道疾病
存放在冰箱里的隔夜菜往往被嗜冷菌污染,这类细菌在冷藏环境下会迅速繁殖。一旦进入人体,要是遇到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等,就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严重的甚至出现脱水等症状,危及生命。
除了吃剩饭剩菜外,夏天很多市民贪凉也是引发肠道疾病的原因,很多市民喜欢喝冰啤酒、吃冷饮,这样会令胃肠道血管收缩,降低黏膜的保护能力。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因胃肠温度下降而诱发痉挛性腹痛、腹泻等症状。
夏季儿童吃冷饮尤其要注意,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善,消化系统容易受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道黏膜的防御和侵袭平衡被打破,一定不要给孩子吃太多凉东西。
空调“吹”出的颈椎病增多
夏季的颈椎病多是空调“吹”出来的,在空调房待久了,颈背部不经意间就着了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容易引起肌肉组织痉挛。颈部肌肉痉挛会改变颈椎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此外,忽冷忽热的气温会刺激肌肉急剧收缩,肌肉中的血管神经受到挤压,致使脊柱结构变形,产生无菌性炎症,这也是脊椎病产生的原因。
夏季人怕热,户外活动少了,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喜欢长时间低头抱着手机玩,很伤颈椎。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频发
研究显示,当夏季最高气温在34℃以上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就会有明显增加。夏季天气闷热,好像在蒸桑拿,一动就出好多汗,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人体就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再加上高温引起的外围血管扩张,便很可能引起老年人血压偏低、血液浓缩,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甚至严重时有可能突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
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高温时间外出,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最好保持在26°上下,尽量减少进出空调房间次数;活动要适当,活动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多监测血压,遵照医嘱及时调整降压用药。
夏天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冬天的血糖比春秋高,而夏天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但糖尿病患者常常在炎热的天气里因为运动的减少、进食瓜果的增多、出汗增多、电解质紊乱等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糖尿病患者要清淡饮食、合理饮食,不要过多或过少进食食物,特别是含糖分较高的瓜果要少吃或不吃,经常监测血糖。
闷热天气仍要坚持运动,但运动量不要太大,应当以微微出汗为准,锻炼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黄昏后,锻炼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最好不要穿凉鞋或拖鞋,最好穿薄棉袜、布鞋,预防霉菌、细菌感染,预防糖尿病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