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由来,冬病夏治

很快三伏天就要到了,这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

艾灸通过唤醒身体内自带的神医来疗愈身心,操作得当时,既可以扶阳,又可以滋阴,适应症很广。我们讲这次三伏灸公益小课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三伏天艾灸的要点,调理改善自己的体质。

三伏天怎么计算出来的?

开始讲艾灸之前,我想先普及一下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古人计算三伏天,有一句口诀,「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说翻看万年历,夏至节气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这一天开始入伏。

今年夏至是6月21日,换成古人的干支记年法,这一天是庚子年壬午月乙未日,从这一天开始往后数,第一个「庚」日是6月26日,庚子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6日,庚戌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庚申日。

也就是说,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

三伏天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古人是通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把末伏确定下来的。

今年立秋是8月7日,庚子年甲申月壬午日,从这一天开始往后数,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庚寅日。就此确定下来,8月15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也就是说,年的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4日,一共40天。初伏10天,末伏10天,中伏20天,像今年这样子,中伏有20天的年份,我们会说今年「闰中伏」。

三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有道理吗?

确定三伏天的时间后,我们再看看三伏天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为什么三伏天是养生、改善体质不可错过的好时节。

三伏天特点1:热-通路打开

三伏天的第一个特点是热。民谚有:「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可见老百姓心目中,三伏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热。

天气热,人体的阳气就容易感天之气而向外,表现出来容易汗出的特点。汗出,标志着阳气向外,气机畅通。气机是通路,既是阳气能够向外敷布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施加中医外治法,能够直达脏腑深处,清除潜在病所的必要条件。

三伏天特点2:化-健运、化瘀

脏腑虽然不能用手直接摸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腹部,根据腹部的虚实寒热情况来判断脏腑的气血水平。

比如用手轻触肚脐周围,感到逐渐渗透出来的阵阵凉意,多是脾阳、肾阳不足的表现;又如用手轻按肚脐右侧,有硬块并且伴随着刺痛感,多是肝气郁结,甚至是体内已有瘀血的表现。

腹部的这些硬块,往往揭示着脏腑深处有潜藏的问题,而及时养生,硬块慢慢变软变小,甚至消失,则反映了脏腑逐渐向好,体质正在改善。

如何让这些腹部硬块变软变小呢?我们需要借用身体内「化」的力量,慢慢将这些硬块「化」掉。

身体内主运化的是脾,而脾在五行之中属土,土气在一年四季里最旺的时候,便是每年的夏末秋初,所谓的「长夏」时节。

但不是每一年的长夏时节,土气都是一样旺的,有的年份旺一些,有的年份弱一点。但要分析每一年的长夏时节土气旺衰,我们需要借助中医里的五运六气。

年庚子岁的四之气,从7月22日开始,一直到9月22日,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也是太阴湿土,太阴湿土就是我们讲的主运化的土气,今年的客气跟主气一致,加强了太阴湿土的力量,天地之间的运化之功更明显,因此今年三伏天的土气更旺。

借助天地的力量,把握住好时节,我们通过艾灸,唤醒元神来疗愈身体,也会事半功倍。特别是在今年的三伏天里,借用加强版的太阴湿土之力,我们体内的运化功能也会加强。

这就意味着,第一,我们在三伏天里能够静心安神,精神内守的话,身体能够更好地将脏腑深处的潜在病灶给运化掉。

第二,今年三伏天里,哪怕我们灸的时间长一点,累积的灸量大一些,身体也能够很好地吸收、转化这些外来的能量,化为身体的正气,为元神所用。或围剿邪气在体内的根据地,或一鼓作气将邪气赶出体外,从而恢复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

这是三伏天的第二个特点,化气当令。特别是今年,化气较往年更强一些,更应该把握住好时节,改善自身的体质。

三伏天特点3:适合练功、养生

关于三伏天,还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对这句话我有自己切身的体会。

十几年前当时懵懵懂懂,不懂得三伏天里练拳的威力也不同寻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某天练完,晚上在床上没法躺着睡觉,后背宛如炸开一般,火辣辣的。回想当天练习的内容,跟往常差不多,也是桩功和劈拳,只是练的时间长一点,加上三伏天的天地助力,感觉火候一下子到位,效果大不相同。

那次练得后背炸开后,有个最为突出的好处,是我不再佝偻着背,而且变得胆大。此前胆俞穴附近一直都是凹进去的,这番火候到位之后,胆俞穴附近也微微鼓起来一点,说明胆气变得充足。

胆主决断,后来很多关键时刻下决定时,考虑清楚后便不再犹豫,应该说都受益于此。

 一、运动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要有适当的运动,跑步,做操,瑜伽,拉伸都可以。让身体出汗,即排毒又能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还有利于气血运行。但要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中暑。

  二、温水泡脚   三伏天一般会天天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泡脚。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温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三、吃姜和喝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四、艾灸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季节,人体内的阳气也是最旺的,此时艾灸,达到了三阳融合,对身体有以下好处:1、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活血化瘀,通经温络。2、三伏天天气炎热,多数人都会食欲不振,此时进行艾灸,可以通过穴位的刺激,提高机体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3、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身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艾灸可以增强体质,温阳补肾。4、除湿祛寒。冬病夏治,三伏天艾灸是除湿寒的最好时期。

  五、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当然具体操作需要在专业人的指导下进行。

食疗祛寒

三伏天可适当吃些温热祛寒的食物,避免进食寒凉食物。羊肉、鲫鱼、山药、枸杞等都是温补的食物,烹饪时还可适量加些大蒜、生姜等调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因而我常跟人讲,要重视古人的经验,重视三伏天,重视天地的助力。

家传手艺临床带教

入门班(元)经络推拿拔罐刮痧穴位点按全息灸疗

初级班(元)筋膜松解疼痛解决临床诊断

中级班(元)脊柱矫正关节复位

高级班(元)徒手整形产后修复

预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zl/5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