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至在6月21日星期日,“夏至一阴生”,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人会显得脆弱疲惫,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所以,夏至时节一定要重视养生,非常重要。夏至如何养生呢?从中医来分析,夏至养生,一定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的特色治疗之一。它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敷贴,药力容易直达脏腑,可以达到激发正气,增强抗病能力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采用“冬病夏治”的疗法,可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健康。
夏季养生保健
在人体中,心脏的地位犹如一家之主、一国之君,是“生命之本”。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天人相应,有利于人体心脏主血脉功能的发挥。因此,夏季是保养心脏的最佳季节,大家可通过精神情志、生活起居和经络调理等方面进行养生保健。
情志养生
现代人往往用神过度,同时,受环境影响,易于心浮气躁、神躁火旺。“思想清净”是心脏精神情志养生的基本要求。心神清静,则经络气血和调,脏腑强健,身心健康。具体来说,要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抑目静耳。其中少私寡欲,是说若能减少私欲,从实际出发,节制对欲望和名利的奢望,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良好习惯要养成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夏季时如果能养成适度出汗和避免寒凉的习惯,对于心脏保养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人在夏季不喜光照,怕晒黑,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夏季适当晒晒太阳,可以补充人体阳气,强壮心脏功能,同时在出汗时促进阳热之气宣泄,增强气血流通,排出陈气浊物。
夏季虽热,但大部分人会长时间处于冷空调环境中。这种人造寒凉会让人出现头痛头昏、胃腹冷痛、食欲不振或便稀腹泻,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和痛经。普通人群可用生姜与绿茶泡水,有温阳散寒、清解暑热的功效;阳虚、寒性体质人群,可用生姜与红枣泡茶,有温阳散寒、补脾益胃的功能;女性可用生姜与红糖泡茶,或食用鸡蛋红糖醪糟,有散寒通脉、调经止痛的作用。
经络调理很管用
中医养生疗法中,普遍应用通过经络由外而内调理健康的方法。夏季可通过刮痧、拔罐和艾灸防治时令病,养心养阳。阳暑即中暑,防治阳暑,可在后背膀胱经上以及肘窝、腘窝处刮痧。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却吹风纳凉、饮冷无度,引起暑热与风寒之邪侵袭引起的时令病。调治阴暑,可在后背膀胱经上刮痧、拔罐,或在腹部艾灸中脘、神阙(即脐部)穴。
中医有“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气温较高,人体心阳旺盛,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此时像一些阳虚或寒性多发于冬季的疾病,如关节疼痛发凉、胃寒胃痛腹泻、咳嗽咯痰气喘、胸闷心痛心慌等病证有所缓解。
对上述阳虚或寒性多发于冬季疾病的人群进行中医辨证诊断,选择一些包括艾灸在内的经络养生调理,可增强患者的抗病、祛邪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或减轻症状。
策划审核▏朱勇
编排▏周颖
校对▏聂琴琴
医院地址|明光市招信路15号
医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