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样一句话可以对应两个常识考点:(1)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动而形成的;(2)二十四节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vs物质,可以直观对应)。
套路题1:(18江西)下列选项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A.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B.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C.清代内阁秘本档 D.二十四节气
套路题简析:本题可以当做“定义题”来做,A的岩画、B的梯田、C的秘本,都是实打实的东西(物质文化遗产),只有D的节气是看不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答案为D。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建议还是对应理解性记忆下这个节气歌(其实挺好记的),一年12个月,总共24个节气,对应大概是半个月一个节气,节气歌总共4句,每句6个节气,分别大致在月初(我们现在还会放假的“清明”一般就在4月4-6号之间)、月末——2月:立春、雨水;3月:惊蛰、春分;4月:清明、谷雨;(第一句)5月:立夏、小满;6月:芒种、夏至;7月:小暑、大暑;(第二句)8月:立秋、处暑;9月:白露、秋分;10月:寒露、霜降;(第三句)11月:立冬、小雪;12月:大雪、冬至;1月:小寒、大寒。(第四句)
对应加深印象小技巧:(1)“四立”打头,立在月初,中间间隔3月——立春(2月初)、立夏(5月初)、立秋(8月初)、立冬(11月初);(2)“分、至”对应,时在月末,中间同样间隔3月左右——春分(3月末)、夏至(6月末)、秋分(9月末)、冬至(12月末),其他根据两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对应的时间都能分别落位。
套路题2:(14黑龙江)“二十四节气”中的“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了多少个节气
A.6B.5C.4D.7
套路题简析:四句节气歌,对应24节气,每句包含的是6个节气,确定答案为A。
节气数量达到24个至多,在考试中并不是“雨露均沾”的,而是呈现明显倾向性,主要热点有以下几个:
第1热点:反常识的常识——“处暑”不是暑,“夏至”不是夏天到了
(1)“处”是“终止”的意思,所以“处暑”是暑天要结束了——对应说“处暑很热”是不对的;
(2)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开始(到了)对应的概念是“四立”,即“立夏”才是表示夏天到了,“立冬”对应冬天到了,那么“至”指的是什么呢——“夏至”对应的是炎热天气即将开始,“冬至”对应的是寒冷冬天即将开始,“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分、至本质上对应的是太阳高度,夏至太阳高度最高,北半球的我国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
具体考法见下面例题:
套路题3:(18联考)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
套路题简析:A“处暑”是“立秋”后的节气,对应的是“炎热夏季快结束了”,错误,当选。
套路题4:(15国考)下列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小满时节,我国东部由低温导致呼吸疾病明显增多
B.芒种时节,我国南方居民发现春困的感觉有所加剧
C.处暑时节,医院里中暑病人相对有所减少
D.雨水过后我国西部蚊蝇所传播的疾病开始明显增多
套路题简析:C“处暑”开始凉快,“中暑病人有所减少”自然就是正确的,当选。
套路题5:(12联考)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雨、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套路题简析:B中的“春分”不能对应季节变化,而是太阳高度,说法错误,当选。
套路题6:(19陕西)下列关于“夏满芒夏暑相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上一句是“春雨惊春清谷天”
B.下一句是“秋处露秋寒霜降”
C.小满在五月下旬
D.夏至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
套路题简析:“夏至”指的是炎热夏季即将开始,自然不会是最热的时间,确定D错误,为正确答案。
第2热点:特别文艺的对应——“惊蛰”“白露”
“初六日,惊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人来找我喝酒,他的名字叫黄药师。”“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把冬眠的动物惊醒,在每年的3月初,对应的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对应三个概念,一是春雷乍动,二是雨水增多,三是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天气暖了,病菌也开始活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选取“白露”作为节气之一,古人确实够文艺的。“白露”对应几个概念:一是干燥,秋风起,降温同时也风干,二是年9月8日零时30分迎来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三是注意“白露”“寒露”差异——“白露”是对应的是天气转凉,“寒露”对应的是天气由凉爽到寒冷,两者之间间隔一个“秋分”——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大寒。
套路题7:(13四川下半年)下列对“惊蛰”这一节气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标志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开始
B.降雨量充沛,利于谷物生长
C.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春天已近尾声
D.温度逐渐升高,渐渐有了春雷,冬眠物复苏
套路题简析:A中春天开始对应的是“立春”,B中降雨量充沛,利于谷物生长,对应的是“谷雨”,C中春天尾声对应的是春季最后两个节气“清明、谷雨”前后概念,D正确。
第3热点:不同节气的时间对应
时间对应能记住当然更好,但大致能分出春夏秋冬,往往就能解题。比如“谷雨”对应的是春天,“芒种”对应的夏天,“霜降”对应的是秋天。
同时,不同节气的时间先后同样是可以作为“类比”题出现的,还是希望小伙伴们最好能通过节气歌的理解记忆形成对应。
套路题8:(18北京)下列节气中,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时间最接近的是()
A.谷雨
B.冬至
C.清明
D.霜降
套路题简析:题干诗句对应的是“重阳”,在秋季,选项中只有D“霜降”也在秋季。
套路题9:(15江西法检)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夏至”前面的一个节气是()
A清明B谷雨C芒种D小满
套路题简析:“夏满芒夏暑相连”,在“夏至”前的是“芒种”,确定答案为C。
套路题10:(15广东)下列选项中按照诗句内容所代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④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套路题简析:①谷雨在春季,②白露在秋季,③惊蛰在春季(惊蛰在谷雨之
前),④对应小满,在夏季,确定顺序为③①④②(能确定④②的顺序,即能确定答案),答案为A。
套路题11:惊蛰:清明
A春分:雨水B立秋:白露
C秋分:立冬D霜降:大雪
套路题简析:“春雨惊春清谷天”,“惊蛰”和“清明”之间间隔一个“春分”,且都在春天。“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和白露之间间隔一个“处暑”,且都在秋天,跟题干一致。
最后,年新设立的节日——“农民丰收节”——在节气中的“秋分”。几个建议:(1)最好理解性记忆节气歌,这样时间先后之类的考题就完全不会出错;(2)古人取名其实很有艺术性,比如“惊蛰”“谷雨”“小满”等等都有其对应的含义,通过适度的理解对应会比较有帮助——考场上也可以通过对应来确定答案;(3)理解好“处暑”等特殊的对应概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