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科普丨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的前世

何谓冬病夏治?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机体阳气受自然界阳气引动,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适合扶正培本,补养阳气,体内阴寒之邪此时受自然界影响相对容易清除。

三伏日,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由皮肤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有助于根除体内宿痰伏饮、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是对冬季咳喘发作很好预防措施。

三伏贴的前世今生

  三伏贴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全面论述了三伏贴的适应症、药物组成、选穴、贴敷时间等。   年田从豁在《新医药学杂志》第5期发表《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通过观察例以及贴药后经过1~6年的随访调查显示,治疗喘息型气管炎例,有效率79.9%,显效率46.6%;治疗支气管哮喘例,有效率83.7%,显效率47.8%。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治疗前后泡液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球蛋白A、G的含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检查表明,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贴药后血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减少,说明贴药可降低机体过敏状态;贴药后血中皮质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说明贴药能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他体会,连续贴治三个夏季的比贴治一个夏季疗效好,疗效随贴治年限而提高;同时证明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在夏季缓解期贴治疗效更好,有预防复发的远期作用。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等主管部门,根据目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科学研究证据,重点推荐适宜病症。

年“三伏”与运气格局

  年的“三伏”共40天,跨越大暑、立秋、处暑三个节气。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按五运六气的理论和运气格局分析,年主要为农历的庚子年。庚子年的岁运是金运太过,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在泉之气为阳明燥金。岁运虽为金运太过,金气处于强势状态,但今年的司天之气少阴君火可“克制金运”,称之为“天刑”,今年遂为平气之年。因为今年的在泉之气阳明燥金也属金气,与岁运的五行属性相同,可助长金气,因此,今年又为“同天符”年,需要注意金气的克伐作用。今年初伏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为少阴君火,加上司天之气又为少阴君火,三火叠加,炎上加炎,火气旺盛,但物极必反,热极生寒,故又言“寒气时至”“寒热更作”。中伏、末伏特点是主气和客气都是太阴湿土,两湿相逢于伏天,其闷热之力可知,又加之岁运与在泉之气凉燥的影响,所以中伏和末伏整体上溽暑明显,凉燥偶尔点缀,人体体感不适,需谨防中暑、胃肠型感冒等,重点需顾护肺胃。

  根据年“三伏”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清解火热、安神养心、柔肝培土、顾护肺气”,及时进行三伏贴治疗。

海医三伏贴开始啦!

  医院中医科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最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诊需要提前在线预约,分时段就诊。挂号方法:1.在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5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