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古代夏天,老北京

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pf/mipso_7693919.html

一转眼,年已过了大半,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半也更迭完毕。上个月还在夏至里感受初夏的炎热,这个周末又将把小暑迎,而这小暑一到,真正的盛夏方才来临。

从下周开始,虽然有那么一两天的雨可以帮我们驱赶炎热,可是下过雨后的“闷”才是咱们煎熬的开始。

每次出门,我都要鼓足十万分的勇气,才敢向外迈出第一步。一看到外面刺眼的阳光,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我就知道整个夏季最难熬的日子来了。

不过作为现代人而言,夏季虽然难熬但是消暑的方式却并不少。

渴了来瓶冰镇饮料,清凉解渴一扫燥热;室外太热,那就一头扎进有空调的商场、奶茶店去躲一下,直吹个“透心凉心飞扬”,冰箱里冻上冰棍、汽水儿、西瓜……啊,生活真美好!

一到夏天,我总忍不住会想,在那没有冰箱空调的夏天里,咱们老北京人是怎么熬过这漫长又闷热的一季的呢?那当然是自有自己的避暑之道啦~

发冰、买冰解暑

在古代,每年的大小暑前后,老北京人想要解暑就只有靠“冰”,但是这“冰”却并不是那么好弄,所以在那时大臣们想要弄到冰,就只能等着皇上给发“冰票”。

这感觉就好像咱们原来用过的粮票一样,凭票才可以买到夏季解暑用的冰。

在《帝京岁时纪》里曾有记载:“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图源/新浪博客钟源

发放“冰票”还得根据官阶大小来决定发冰的数量,当然这样的待遇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得以享受的。

所以肖复兴老师有句话说的好:“在封建社会里,老天爷撒下人间的热,楞是把人给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没有冰票普通老百姓怎么买冰呢?

那就只有直接上冰厂去了。在旧时的北京,城南北各有一个冰窖厂子,北边的在现今的鼓楼附近,南边的在现在的珠市口附近。

一到冬天结冰时,卖冰人便将冰藏于地下,等着来年到大小暑的时候卖个好价钱。在《帝京景物略·春场》有言:“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敲铜盏卖冰,也成了那时的京都一景。

图源/新浪博客钟源

冰碗与刨冰

由于卖冰生意的红火,也由此衍生出另外的致富之道。这其中,冰碗和刨冰便是最受人们追捧的两种方式。

冰碗,指的是将几种夏季水果一并置于碗中,碗的底部放着碎碎冰,是一种冰镇水果,叫作水果碗,很适合炎夏消暑。

当然也有在碗里碎碎冰上面,放新鲜的莲子、藕片、菱角肉、鸡头米的,再在上面点缀鲜核桃仁和杏仁的,这种冰碗叫作河鲜碗。

不过像“冰碗”这样的消暑美食,在旧京都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对于家庭比较拮据的人而言,“冰碗”也只能是看看、想想而已的东西。

对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北京人来说,一盘刨冰才是夏季消暑的必备。这种刨冰,是用机器将冰块搅碎,再在上面浇上一层兑上了颜色鲜艳的糖汁,正可谓是“沁人心脾”啊!

除了买冰、吃冰来消暑以外,在老北京的盛夏里还有一种景象现今也不常见了。

晾晒被防虫蠹(dù)

旧时京都,人们都喜欢借着烈日晒衣物以驱除虫蠹。书、棉袄、寺里经文,能晒的都拿出来晒。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一到夏天,晒东西独数寺庙最热闹。

晒经书,本来是寺庙里为了防止经书被虫蠹所染,谁曾想这晒经会逐渐成为了庙会。到后来,人代替了经书,庙会里的美女那可比经书养眼多了~

图源/图虫淡水河边

除了晒衣物防虫蠹外,咱老北京人也离不了吃。

酸梅汤、子儿莲蓬

在盛夏里“冰镇的酸梅汤,打冰盏卖,了把子儿莲蓬。”成了老北京人消暑的必备食物。

冰镇酸梅汤不用多说,直至今日也依然是咱们消暑的佳品之一,尤其是夏季的夜晚里一杯冰镇酸梅汤加上烤串,再来一盘毛豆花生,简直不枉此生!

那什么叫“了把子儿莲蓬”呢?

所谓“了把”就是“来把、买把”的意思,子儿莲蓬,即“嫩莲蓬”。

大小暑的时候,咱们北京人最讲究吃子儿莲蓬,用它熬上一碗莲子粥,不仅清热去火,莲子的清香也让人过齿不忘。

此外还有喝荷叶粥,嚼藕的嫩芽,也成为京都盛夏中的一种习俗。

在大小暑之时,除了炎热的温度外,大自然馈赠我们美丽荷花作为我们的时令食品,也不失为一种季节性的恩赐。

虽然旧时没有冰箱、空调冷气,但是咱老北京自己的避暑之道也让这盛夏有了另一番景象。

随着时间流逝,有些东西即使已经消逝,但是留在咱们骨子里的却会一直存在。

当然文章最后我还是要给您说说,小暑时的养生之道~

01

饮食:

清淡为主

小暑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所以饮食以清淡为主。但这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像只吃蔬菜、瓜果。

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能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

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02

起居:

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

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

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气。

最后,祝大家小暑愉快~

(我也要去吃西瓜消消暑啦~)

参考文章《老北京的夏天》作者/肖复兴

北京青年生活认真生活的北京青年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8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