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埂花生地文蒋春波

白癜风哪里权威 http://pf.39.net/bdfyy/

蒋春波,江苏泗洪人,现工作于南京,爱好阅读与写作,作品散见于《当代先锋文学》、《都市头条》、《青年文学》等媒体。

南大埂花生地

文/蒋春波

有一种爱,在无声的滋养中陪伴成长;有一种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影响;有一些情景,总是在记忆中流淌;有一段经历,总是那么难忘。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年年都会种花生,而且一种就是几亩,选择种花生一是因为地势高,只适合种植旱作物;二是花生的价格高可以多卖钱,我们家最大的一块花生地就是父母开荒拾的地,村前那片白杨林边上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经过他们一个冬天的开荒细耕,贴着沟渠边通长整齐一块足足十来亩。

随着这块田地的增加,大大减少了我们原本不多的玩耍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多么讨厌的事情,而对于爸妈来说却像捡到宝一样的开心,一年下来可大大增加了收入、减少费用。这可是大大的一笔营业外收入呢!

这么大一块地种花生往往要三四天,爸妈会利用我们周末时间让孩子们一起上,对于我们来说愉快的周末顿时变成灰色星期天。

谷雨前几天的一个周末,天气晴朗,沐浴着和煦的春光,爸爸妈妈带上我们去种花生,爸爸开着拖拉机在前面一圈一圈的耕,妈妈带着我们分工分段往里面均匀地播种,四月的和风轻柔,大片的白杨已伸展了新叶,鸟儿歌声嘹亮,爸爸一圈一圈地耕地,汗水早已打湿了他的上衣,加上拖拉机的轰鸣声这些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口哨声声响,小曲跑调唱,渐渐到了晌午,我们个个无精打采像晒蔫的小花越来越不想动,见此情景,爸爸就会叫弟弟妹妹到旁边的林子里缓冲一下:去,看看里面有没有鸟蛋?他们一听跑得可比鸟飞的还快,嗖的一下浓密的林子里疯去了,爸爸却安慰我说,我们家你最大,最贴心懂事,帮爸爸多干点。虽然心里不乐意,几句夸奖后,还真得觉得自己很能干,现在想想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是很有秘诀的,既达到了大人想要的目的,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就这样我们一起大干了一天,夕阳羞赧地隐入西边莽莽苍苍的松林间,暮色渐渐地粘稠起来。妈妈领着弟弟妹妹回家喂猪烧饭了,我随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忙碌于田间,周围树上茂密的叶片,在暮色里似乎凝固了一般。白天,枝丫里叽叽喳喳的小鸟也不见了。偶尔,才可以听见一两声鸟儿焦急、寻觅或者惊慌的声音。周围十分静谧,喧闹了一天的村庄,已经随着消失的炊烟,渐渐地融入了温馨的晚餐。直至漆黑一片,我们才收工回家。

时隔两三月正值放暑假,午后爸爸约上我一起去南大埂的花生地摘绿豆,再见那块花生地,已经十八岁的姑娘大变样了,爸妈的辛勤管理施肥除草,原本光秃的田地已是碧绿一片,长势喜人。在花生地四周及空缺处还补种了绿豆红豆,我们边摘边聊,不一会就收获两大口袋,摘到一大半蹲下来休息,爸爸叫我拔一棵花生看看结果如何,我轻轻的将一株花生拨起,抖掉松软的沙土,根部四周根细较短都还是水胖子(未长熟)中间根细较长果子丰满基本成熟,爸爸说:“你仔细观察这棵花生有什么不同?”猜想了半天也不对,爸爸说,你也要像它们一样,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深深的扎根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爸爸我咋觉得你是个没文化的哲学家呢。

踩着暮色,把收获的几大袋绿豆装上拖拉机,爸爸提意坐下来休息一会再回家,这是属于我们的亲子交流时间,也是我每次随他干活最惬意的时刻,记得那天爸爸说起了他的苦涩童年,谈到他的艰难生活,爸爸自幼是个苦孩子,爷爷去世早,母子四人相依为命,爸爸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渐渐长大后他成了家里的主力,从三年自然灾害到大集体挣公分,再到后来的分田单干上,他勤俭持家,没有落在左邻右舍的后面,一阵心酸顿时觉得爸爸是那么不易,越发心疼。聊天中爸爸也会听听我最近的困惑和想法,一一帮我分析,他总喜欢列举亲朋好友或是庄邻家出色的孩子,他们就是我的榜样,言谈中总不忘一句叮嘱,千万不想像他一样再吃这么多的苦,好好学习走出去。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天幕上的深蓝越来越浓厚。南边的白杨林已经隐隐约约只看见一片微光,但盛夏的月亮还没有露出迷人的笑脸。天上的星星不多,好像躲闪在远处缺爱胆怯的孩子,在西天泛着微黄的天幕上躲躲闪闪地悄悄眨着眼。凉风阵阵,只听到藏在草丛下石缝间夏虫唧唧的轻音,不知不觉,一切都融入了无边的暮色。

回家的路上,爸爸说中秋节前后就可以收花生了,那时候,我们特别喜欢中秋节,喜欢中秋晚上圆圆的大大的月亮。因为月光轻柔美妙,月光下朦朦胧胧的,远远近近一片让人神往的迷蒙。虽然看不清月光下的情景,但在轻盈的月光下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说出白天不敢说以及来不及说的心里话,随心所欲地玩一些简单温馨的游戏;而且不管怎么疯玩,说啥话,大人都不会干涉。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时可以吃到平时非常想吃但吃不到的荤菜,诸如鸡鸭鱼肉蛋之类的。晚饭后,在凉爽的秋风里,在明亮的月光下,可以一边看着挂在天空银盘似的圆月,一边小口小口地品尝着捧在手心一小块香甜可口的月饼。直到现在,圆圆的月饼弥漫的甜香,鸡鸭鱼肉蛋散发出醇香,一直缠缠绵绵地萦绕在心间。

那年中秋节,正赶上收花生,这天妈妈提前回家为我们烙糖饼做顿好吃的饭菜,估计饭快烧好的时候,爸爸留在地里看花生让我回家吃饭再带些饭给他吃,从家到南大埂的花生地要经过两里路的松林,再穿过一片长长的白杨林才到,到家妈妈让我先吃,想着今天过节,目睹爸爸干活的辛苦,我要陪爸爸一起吃,这样才能感受团圆的气氛,我拎上妈妈装好的饭菜,两块糖饼两块月饼(一共就买一卷六块)出发了,一路上屏住呼吸,心跳加快,越怕裤脚声越是磨的沙沙响,这段路真是走出了二万五千里的感觉,拎到手酸发麻也不敢换手,快到白杨地时爸爸的几声咳嗽声让我绷紧的心才放松了许多,停下来换个手发现衣服已经汗透了,走到爸爸身旁还嘴硬说不怕呢。

中秋的圆月下,我和爸爸坐在花生秧上开始了中秋的晚餐,皎洁的月光下,看着爸爸消瘦额头上闪烁的汗珠,我的心一阵酸楚,再想想他的吃过的苦,鼻子一酸不敢说话,顺手拿过两块冰糖彩丝的老式月饼捧在手心递给爸爸,爸爸让我吃,我说在家吃过了,我拿起一块妈妈做的糖饼吃起来,爸爸吃到第二块时突然想起了什么硬是把一半塞到我手里叫我吃,忘不了那块甜甜的月饼我却吃出了咸咸的味道。我们边吃边聊,笑声荡漾在寂静的夜空,离村庄较远爸爸一个人也有点紧张我决定留下来陪他一起看花生,饭后趁着明亮的月光一起摘会儿花生,我们谈天说地,爸爸讲述着他童年的趣事,十五岁那年夏天和小伙伴脱个精光在河里洗澡,村里一个表亲家娶媳妇路过河边,他们顾不上穿衣服,就爬上岸来看新娘,我听了双手捂脸忍不住大笑,爸爸特有的沙哑的笑声越说越沉,说着说着打盹了,太累了就靠在花生堆上睡着了,我悄悄地帮他盖好被子,靠在他的身旁仰望着高高在上的圆月,“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用这几句诗词形容最贴切不过了,渐渐地月亮已经离开了树丛,轻盈地挂在空中,似乎变小了,但却更加圆润了,宛如一块晶莹温润的玉璧天衣无缝地镶嵌在深蓝色的绒幕中。轻盈细密的月光无声地挥洒着,天地之间满是多情柔和的银晖。我想象着嫦娥手捧着洁白的玉兔寂寞地遥望着人间,猜测着吴刚挥舞着巨斧砍伐桂树,总是盼望着快快长大。

“唧唧,唧唧”,一阵阵秋虫的吟唱声不知何时愉快地穿过朦胧的光影,缠缠绵绵地萦绕在耳边。这才注意到周围更加静谧,淡淡的光影无声无息地洒在地上,我也随之进入了梦乡。

今天细细回想,父亲的影响将是一生的财富,感谢父亲给我的悉心教育,领悟到生活的不易,人生的道路漫长,应该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1、征稿以小说、散文、游记为主,原则上不接收其它体裁,内容正能量,严禁抄袭剽窃,文责投稿者自负。此平台对发表的作品观点持中立,不作认可,也不否定,仅为发表而已。

2、坚持原创,在其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8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