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季消暑的ldquo井台rdqu

白癜风的费用 http://m.39.net/pf/a_4492992.html

文/刘东华

入伏了,也就进入了一年里最难熬的高温天气。这个季节的重点任务是防暑,每年这个时候,如果在高温下劳动,很多人会因为高温天气出现中暑,中暑的症状类似感冒,发烧、头疼,重者能危及生命。吹空调要有所节制,否则同样让人不适,这夏日炎炎的,如何避暑成了最热的话题。今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发动态,穿着羽绒服。一问,人家去东北长白山旅游了。据说住在山上,早晚时候还冷风刺骨,即便是白天,山顶有天池,也是一片沁凉。大家不可能都涌向长白山,但相对于天池,让我想到乡间的老井,消暑的效果比天池应该丝毫不差。过去的乡村生活,没有什么消暑的设备,空调、电扇都是后来的事情。常用的蒲扇,肯定达不到消暑的效果,但当时少有人中暑,是不是那时候天气没这么热呢,也未必,乡村里消暑的好去处,就是井台。我们村子,有两口井,一口井在村东,另一口在在村子中央,且是地势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井台,拾级而上,高出地面很多。四周用偌大的青石板铺开,由于时间久远,青石板被人来人往踏得光滑鉴影。小时候,踏上那青石板,要小心翼翼的,怕脚下湿滑,偌大的井口,直径有一米多米。探头看过去,井水幽深,有丝丝的寒气冒出来,夏天的时候也让人打一个冷战。这口井,四季几乎是恒温的,冬暖夏凉,冬天的时候井口上氤氲着一层雾气,袅袅升起,如仙境一般。夏日黄昏,井台边是属于妇女们的。收工回来,女人们开始到井台洗衣,一桶桶的井水拎起来洗涮,然后就地泼在青石板上,顺着石板的缝隙流向四周,空气里都是湿漉漉的凉意。晚饭后,这里则是男人们的地盘。盛夏时节,男人们光臂赤膊,带着劳动一天的汗臭味,围拢在井台旁,先打上来一桶水,酣畅淋漓地冲洗一番,然后找干净的石板席地而坐,或者在带来的竹椅、凉席上或坐或躺,人越聚越多,大家围绕在井口周围谈天说地,纳凉到深夜。水井是天然的冰箱,住得离井比较近的人家,自家种的西瓜、黄瓜摘回来,用竹篮盛着,系一根绳,放进水井里,一是保持新鲜,二是吃的时候口感甘甜、凉爽。后来,有青年人从城里买来刚刚流行的啤酒,用同样的办法放到井里冰镇,但啤酒的味道很多人不喜欢,上了年纪的人说,啤酒的味道类似“马尿”,别弄污了那清澈的井水。当时,我母亲经常做一种凉面条。凉的原理就是把刚出锅的面条,沥干原汤,浸在井水里拔凉,之后浇上提前做好的青菜汤汁、拌匀。井水必须是刚打上来的,时间放久了会升温。吃凉面条的时候,母亲先去井台挑水。通常是在傍晚,我喜欢跟在挑着的水桶后面,看颤悠悠的清水一路荡漾出来,溅在干热的地面上,发出“嗤嗤”的声响。后来,我在县城里见到过一家韩国冷面馆,那凉是用冰块和面一起冰出来的,凉得让人难以入口,凉是肯定的,是那种“霸气侧漏”的凉,没有老娘当年做的凉面让人吃起来酣畅淋漓。9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8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