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来了
医院中医部的“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正式起跑
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6日(本周四)
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里的《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及《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针对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进而使冬季易发或易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三伏贴”的原理是什么?
“三伏贴”是将中药制成的药丸,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利用人体透皮吸收的原理,对穴位起到刺激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抗病能力的效果。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可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肘膝关节等疾病
三伏贴是每个人(不论老小)都能贴么?其实三伏贴有以下几种人不宜:1.肺炎及多中感染性急性发热期患者2.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3.对特定药物有过敏反应者4.皮肤有痈疽疔疖,皮肤破损者5.疾病发作期(如发烧)三伏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一般成年人贴敷4-6小时,小儿0.5-2小时,每10日一次,3年为一疗程,但具体时间,还是需遵照药物的配伍及医师的医嘱2.贴敷部位出现皮肤微红,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3.若出现灼热,疼痛,刺痒的感觉时,应即刻取下膏药,并禁止抓挠,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痊愈。4.贴敷时,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三伏天日期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04日
闰中伏:年8月05日-年8月14日
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话又说回来——南京的黄梅天“待机”时间也太长了!这不,昨天看着平平无奇,结果雨也不小,一看天气预报也都是雨水下不停的。而16日以后
伴随着三伏天一起到来的是
降雨强度还是没有减弱
气温却是有些上升的
没有送走了雨雨雨
却又迎来了热热热
面对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防暑降温也有很多讲究防暑降温要讲究很多人觉得,烈日炎炎
空调和冰冻冷饮降温最好
殊不知当人运动或刚经历室外高温后
突然喝下冷饮或者马上吹冷空调
大脑会误认为
人体内部的热量已经散发出去
于是“下令”停止排热工作
如此,汗毛孔散热困难
余热积蓄,更容易中暑!
我们在生活中存在很多防中暑的误区,
这些,你都中招了吗?
四大误区01待在室内避暑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如室内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人体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出去,同样也会使人中暑。
02大热天打赤膊男生总喜欢在酷暑打赤膊图凉快,不过依中医的观点,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细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
03冲冷水澡“降温”不少人认为冷水冲凉会起到降温的作用,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更容易出现中暑。
04一见中暑就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性质温燥,略如暖炕烘箱,能治假中暑而不能治真中暑,所以一见“中暑”就藿香正气水,真是不妥。
*三伏贴--
供稿
中医科健康管理中心
编辑
院办宣传科蒋佳佳
责任编辑
院办宣传科李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