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大暑苦河鱼
久乃变成痢
中
国
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
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古人便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每当夜幕降临,暮色苍茫,萤火虫忽明忽灭。
二候土润溽暑
暑是热,溽是湿。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气开始变得沉闷郁热,土地也变得湿气浓重,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湿热难耐,让人无所适从。
三候大雨时行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在“七下八上”(7月下旬和8月上旬)期间,旱、涝、风灾交替登场。因湿气积聚而招致的大雨滂沱,也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暑气逼退三分。物极必反,大暑后天气也在雨中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
在这个暑热正盛的时候,人体也达到最热的状态,郁而不解就成了热邪,上火就成了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中医阴阳平衡的治疗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上火的人似乎要用寒凉的食物或疗法来调理,其实不尽然,没有那么简单。上火的表现很多,对应的五脏六腑各不相同。
01
肾火—腰膝酸软,盗汗
肾火多为阴虚火旺的虚证,通常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疼,或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还有尿路感染,腰膝酸软等症状,都是肾阴虚的表现。
肾火为肾阳偏亢,我们不能灭肾阳,会伤根本,得从反面滋肾阴来平衡。枸杞、黑芝麻、桑椹、覆盆子都是滋肾阴的好物。
心火—咽喉疼肿
02
夏主心,最容易爆发心火。中医称之为温病,如果出现大面积流行传染的话,就叫做瘟疫了。外感热邪产生的心火表现在哪里呢?
人体五脏在体表都有开窍。肾开窍于耳,肝胆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唯独心开窍于舌。舌头没有孔,不是窍,所以咽喉算是心的窍。当心感受热邪后,咽喉和扁桃体会产生肿和疼,一般还会伴有高烧,这种高烧属于喜欢吹凉风、不怕冷的那种。此时可以喝一些莲子百合汤。夏季养心吃莲子最好。莲子清心火,百合养心安神,最适合夏季烦躁、睡眠不安的人。
03
肺火—干咳、出鼻血
肺火也叫肺热,淋雨或受风寒最容易有这种火。体质越好、阳气越盛的人,感染风寒后,越容易淤结在体内,导致上火。有了肺火后,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咳嗽,而且声音洪亮。
肺又叫手太阴,主呼吸和推动全身津液、体液循环的功能。当肺被火邪侵袭后,火热把肺、支气管、鼻腔的粘液消耗掉,人会发生鼻子发干、咽喉痒、干咳的症状。对于火热邪气伤害肺导致的干咳,我们需要用一些甘酸化阴润肺的药材,比如桑叶、沙参、麦门冬,玉竹等。
热邪伤肺的另一个表现是鼻子出血。轻度的出血,是因为鼻腔黏膜太干燥,一抠就破了,不久就会结血痂,用凉水拍拍脑门、塞个棉球就好了。严重的鼻出血,奔流喷涌不止,而且发作频繁,须尽快就医!平时用白茅根煎汤水代茶饮,对预防和调理鼻出血很有效果。
脾胃火—唇干裂、口腔溃疡
04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受了热邪,直接表现就是口唇干燥、脱皮,甚至干裂出血。
很多人搽唇膏,效果只能保持一时半会,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先把脾胃里的火热邪气驱赶走,让脾胃产生濡润的津液到这个地方。一般用辛凉入脾胃的药材,比如银柴胡、胡黄连,它们能消化掉积食,还能宣散脾胃里的邪火。也可以吃荸荠,荸荠是个清泻内火、促消化的好东西,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誉。
05
肝胆火—干呕、牙龈出血
肝胆的火多是因为饮食辛辣、熬夜、情绪波动引起的,这里主要讲的是外感火热邪气引发的症状。
很多人早上起来觉得口苦,刷牙时会有干呕。之所以会变得这么敏感,是因为肝胆的热气带来的邪火往上冲,严重的时候,刷牙牙龈也会出血。
这类人晚餐要少吃油腻、避免过饱,可辅助吃甘酸的食物,酸有收敛作用,甘能化阴,可平复收敛肝胆火气,比如乌梅汤和山楂丸。
日盛三伏暑气熏,大暑时节,除了要注意饮食调理,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多喝水;还要预防中暑、晒伤;更要格外注意“情绪中暑”,多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确保精神饱满。
温馨提示
进入伏天,扶补阳气最佳时间到了,俗话说“阳气足而百病除”。记得抓住这个三阳相加的时机,贴三伏贴,养好自己的身体,让您的身体有一个质的变化,错过还要等一年哦!
医院三伏贴活动火热进行中,还可到院免费领取价值元中医理疗卡一张,免费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医院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