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是一种多发症,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气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气虚的人一般脸色没光泽,体质差
气虚的人面色无色,气血不足,容易出汗、气喘。而气足的人干什么一点也不觉得累,气虚的人稍微活动就有点喘了,而且心跳加速。这些都是气虚的表现。
2、气虚的人少言懒语,容易疲劳
气虚的人一般少言懒语、不太爱说话,气足的人整个人很精神,什么是少言懒语?就是你跟他说话,他都不爱回答,多说一句都嫌多。
气虚的人还容易疲劳乏力,总是很疲惫,我们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的人,气虚的人没精打采。
3、气虚的人怕冷,体质差,很易感冒
气虚的人怕冷,天气变化大更是了不得,吹了冷风猛打喷嚏,容易感冒,其实这就是身体气虚的表现。
总结一下,气虚是肾气、脾气、肺气都不足,一个人往往都是脾气不足才导致肺气不足,所以脾气不足的人很容易感染外邪。
4、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
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因为他的脾不容易运化食物,不容易运化的食物滞留在体内引起不消化就会腹胀。
5、气虚的人大便不成形
气虚的人大便不容易成型,因为气无力固摄住大便,所以大便很容易滑脱。
6、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舌头上有齿痕的人多半气虚。气虚体质的人舌头上有齿痕——牙齿印。为什么呢?因为气虚的人体内有很多没有排出体外的湿气,久之,就会引起内脏器官和皮肤的肿胀,但是我们一般看不出来,因为内脏器官的肿胀我们看不到,而身体面积太大了,皮肤的肿胀一般也不那么明显。但是,肿胀的舌头因为一天24小时压在边上的牙齿上,所以,当我们伸出舌头来,就会在舌边发现好多牙齿印。
舌苔铺满舌头,说明体内湿重。一般来说,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把舌质露出来的,但是有一种舌苔却把整个舌头给铺满了,一点都没把舌质露出来,这在中医上叫舌苔满布,说明人体内水湿很重。
舌苔越厚,说明体内湿气越重。除了舌苔满布之外,舌苔的厚薄也能说明一个人体内湿的轻重情况。
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气虚。如果舌头上两边的齿痕不明显,但是舌中间的裂纹非常明显,这说明你的脾胃功能差,脾胃之气不足,无力生发舌苔把舌中沟弥补上,所以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纹。
气虚的人舌体胖大。气虚体质的人,舌体往往也会胖大(也有舌体瘦的,但舌头上还是有齿痕,这也是脾气虚的表现)。
气虚体质之保养妙方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和药物没有截然的界限。远古的人类也是从食物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因此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疗法,所以气虚体质平时要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比方黄豆、小米、鸡肉、山药、莲子,芡实、白扁豆等。
给气虚体质患者推荐了几款食疗方:
1、黄芪粥
中医认为黄芪是补气的圣药,可见它在补气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著名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先生在身体特别疲劳乏力的时候就是用黄芪来保健,黄芪粥取的是黄芪30g,水煎之后取它的药液和适量大米或者小米一起熬粥。
2、太子参小麦茶
太子参不像人参或者红参那么燥热,它补气比较平和,是补气方面比较好的一味药。第二味药叫伏小麦,中医认为伏小麦是入肝经的,有很好的敛汗作用。这款茶取太子参6克,伏小麦6克,沸水冲泡以后,代茶饮。对患者的体虚乏力自汗具有辅助的治疗效果。
3、气虚养生汗下法
通过宣发肺气(发散),调畅营卫(清气),开泄腠理(通络)等作用,通过人体的开泄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通过汗下法解决气虚人体内代谢产物无法自主排除对人体的损伤,起到除内固表辅助人体机能快速恢复的作用!
4、气虚体质的情志养生
中医所说的情志养生是要培养阔达乐观的情绪,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积极和正能量的人交往,远离负能量的人,此外还可以多做对工作生活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经常锻炼,多参加集体活动等。情志的养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平时要注意“七情”不要太过,做事不要太钻牛角尖,要保持心理平衡,经常闭目养神。
5、气虚体质的运动养生
气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度的运动,但是运动量不要过大,中医认为“劳而不倦”。可以选择瑜伽、慢跑和散步等。注意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贵在坚持。以运动之后微微出汗,不感觉到过度疲劳为度。
虚体质的穴位按摩
此外穴位的按摩,针对气虚体质,调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也是很有帮助的。
推荐两个穴位:第一个穴位是关元穴,第二个穴位是气海穴。两个穴都同属于任脉,任脉是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都有补益正气的作用。气海,顾名思义,它是气息的大海,说明它有很好的一个培补元气的一个作用。它的位置在脐下的1.5寸;第二个穴位是丹田穴。它的位置在脐下3寸。患者可以两手搓热去按揉关元穴或者气海穴,这是一个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此外还有一个穴也是受历朝历代推崇的养生保健的穴位,叫足三里穴。它是在胃经上,有很好的健脾胃的功能。它的位置是在外膝眼下三寸。三里穴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艾条一端点燃之后对着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一周做一次到两次,每次10分钟到15分钟,要注意局部不要烫伤为度,这也有很好的一个培补元气的作用。
中国有句老话叫贵在坚持,养生同样如此。
以上的饮食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包括穴位的按摩,患者只要坚持两个月到三个,就会发现体质会有很大的改善,体力也会有所提升。
扫一扫,更健康哦!
狮子坪总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