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近期高发体温飙至42,抢救无

今天的南昌又是高温晴热的一天

午后大部地区的最高气温

达到35~37度

局部38度

江西多地气象局发布高温预警信号

在阳光的“炙烤”之下

体感温度冲破40度

走在户外

感觉自己就像铁板上的烤肉

就差一撮孜然

所以

防!暑!降!温!

必须重视起来!

惠州一男子户外活动3个多小时

不幸中暑身亡

日前,记者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急诊内科接诊了一名中暑病人,为中年男性,送院时体温已近42℃。由于辗转多地求医,被家属送到该院时,男子距离发病时间已近10小时,抢救多时仍回天乏术,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该男子曾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从下午14时30分活动到下午18时,因缺少水分、电解质补充及没有遮阳保护措施,中暑突然晕倒在地。

接诊医生介绍,每年该院都会接诊不少中暑病人,一般以轻症中暑的病例为主。近一个多月来,该院接诊了2名重症患者,除上述患者以外,另一名患者送院及时,目前仍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已有所好转。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比较严重,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死亡率较高。一般情况,紧急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半个小时。

当心:高温最易“烤”倒7类人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使体内热量过多蓄积所致。以下7类人是中暑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

1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2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3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4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5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6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7好胜心强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支招:一旦中暑,这样处理

大热天出现头晕、呕吐等,就要警惕是中暑。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利东提醒,通过症状,可以判断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1先兆中暑

高温下,如果出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

此时要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及时到阴凉通风处,并赶紧多喝水,或者喝一些淡盐水、绿豆汤等,通常症状可自行消除。

2轻度中暑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38℃以上,可伴有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皮肤湿冷等。

出现这些情况后再休息、喝水,逆转病情就没那么容易了,医院。

如果中暑患者出现高热,可在其身上洒上温水,用风扇吹风(避免直吹身体)加强蒸发降温,但不能用酒精擦拭的方法降温。

3重度中暑

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问题,比如神经系统处在昏迷状态,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起猝死,必须及早就医,同时快速降温。

降温方法:

将中暑者移到阴凉处,脱掉外衣;然后向其全身洒水,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打开空调或电风扇,身体若被吹干,要继续洒水,反复进行,尽量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如果中暑者没有昏迷,可以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呕吐,要让患者侧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未来一周江西依然高温霸屏。

局部甚至有38℃!

预防中暑,

一定要多喝水,避免正午高温外出!

推荐专家Expert

吴利东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从事临床麻醉及重症医学二十余年,现主要从事急、重症监测治疗(ICU)的工作,研究方向为血液稀释、老年病人及危重病人的麻醉和危重病人的监测与治疗,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范骏 二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急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注:坐诊时间仅供参考,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f/10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