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讲夏三月。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里的夏三月指的就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那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谓蕃秀,这蕃指的是树叶茂盛。秀,就是谷穗抽穗了。这时候的阴阳是什么样呢?叫天地之气交。天之阳,地之阴,此时阴阳气交。春三月是天地俱生,而这个时候,是天地气交,真正的天地气交是夏至。
夏至这个节气,有一个特点,叫做一阴生,冬至叫一阳生,这两个节气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何为阴?有些课程说阴阳,总是让人糊涂,说凡是下降的,暗的,都是阴,凡是上升的、明亮的都是阳,那怎么可以这么说呢?因为没有绝对的上升下降,也没有绝对的明亮阴暗。
我有一个很简单的讲阴阳的方法,所谓阴,就是指事物凝聚的力量。所谓阳,就是指事物宣散的力量。开就是阳,合就是阴。白天太阳出来了,万物开了。那晚上太阳进去了,然后万物就开始收了。那夏至一阴生,就代表阴的力量,也就是凝聚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了,宣散就是开花,凝聚就会结果。阳气生于前为花。阴气收敛于后,为实。所以以夏至为界,夏至前开花,夏至后结果,这就叫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什么意思呢?夏三月养生,还是先说睡觉,依旧是夜卧早起,但是不可以那么宣散了,稍微早睡一点,黎明的时候就要起来。早晨必须要早起,因为夏天阳气早早就生发了。你没发现吗?夏天五点多天就亮了,有些在沿海地区四点多就天亮,如果你不跟着天一起生发,就一整天都生发不起来。无厌于日,厌是厌恶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讨厌太阳,不要讨厌热。夏天是最好的宣泄时节,如果夏天没有痛快出过汗的人,冬天一定大病。现在有空调了,把夏天的宣散都憋住了,所以很多人冬天会不舒服。要想不怕热首先一条是使志勿怒。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憋着。这个怒是指的是憋这种情绪。愤怒这个词,愤是指发出来的情绪,怒是憋着忍着像奴隶一样的心。这个很可怕啊。你看汉字表达情是情绪的时候,凡是竖心旁,比如说。愤、恨、快这些字都是表示情绪发散出来的。凡是这个心字旁沉底的字,比如说怒、思、恐,都属于憋在身体里了。
春生夏长。那夏天就是养长啊,怎么养这个长的,就是散呀,不散就是不养啊,情绪也得散,不生气,不憋着,人才能舒服呀。麦子才能抽穗啊,这就叫使华英成秀,秀指的就是抽穗。
如何让皮肤腠理宣通呢?就是使气得泄呢?为了强调这一点,举了个例子,若所爱在外,就像房子外头有一个你爱的人,你必须出去会她,什么叫圣人心啊?我觉得圣人心就是苦口婆心,把一个东西反反复复的讲给你听,生怕你听不懂,为了让我们懂得夏天宣散之力,他反复举例子,你看身体好不好,看年轻人有没有朝气,看青年谈恋爱就知道了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恋爱,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时候的人有理想,有星空,有阳光。现在谈恋爱,哪儿黑往哪儿跑,比如咖啡屋。你看哪个咖啡屋是亮的?光线全都是虚的、弱的、迷幻的,暗的。这样的环境就告诉你,世界是迷幻的,恋爱也是迷幻的。在昏暗中,人心是抑郁的,心情是忧郁的,爱也是泡沫状的,甚至经不起触碰,一碰它就会破裂的呀。
只有强壮的人能经得起热,经得起流汗,而虚弱的人,习惯了阴暗的人,一旦太阳晒了,阴阳相激了,就会上吐下泻,也就是中暑。这就是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