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你准备好迎接入伏天了没?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要合理作息,饮食清淡,及时补水。那入伏天都需要注意点哈:
1.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夏季高温情绪易失控,为防情绪中暑,小编提醒别为了省那么两个钱去挤大菜市,火车站人流窜动,大菜市进去是人挤人,逛一天汗臭熏天不说,人都急溜溜的,很多人去了之后,回家出现了心情浮躁、难以控制脾气的现象!真不值当!
2.败瞎给孩子贴“三伏贴”
儿童使用“三伏贴”时应该更加注意,第一,年龄小于或者等于两岁的儿童禁用;第二,与成人一样,发热体温超过37.5℃禁用;第三,特殊过敏体质如严重荨麻疹患者禁用。儿童的每日贴敷时间具体为当日中午12点钟至下午1点钟,共一个小时。贴敷当日禁洗冷水浴,特别是洗海澡;禁食生冷辛辣腥膻的食物。此外,药物应该储存于阴凉处。
3.千万不要吃太多冷饮
三伏天都不让吃雪糕,太残忍了点!不是我绝情,是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4.不能长时间开空调
空调病,是现社会常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病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5.败戴美瞳了,容易得红眼病
由于天气阴湿,病毒细菌易侵袭,“红眼”的病人增多,尤其是戴着美瞳的年轻人。夏天是眼表疾病的高发期,急性结膜炎的患者会增加三四成,年轻人占的比例更高。专家建议,眼睛红了不要热敷,而要冷敷,有助于消肿;还要远离电子屏;不要用眼药膏,因为不利于渗出物排出,会加重病情。
6.不要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户外运动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研究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就会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
7.切记少吃肉,多吃点地豆额夏吃三薯指的是土豆、紫薯和山药。土豆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可以预防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土豆可以帮你补充维生素A和C,代替由于过多食用肉类而引起的食物酸碱度失衡,让你远离坏情绪。
还有一件事千万别忘了做!
头伏吃饺子是大连人的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总之小编一句话:
入伏了,
别瞎歹东西,
别瞎乱溜达,
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女纸;
别瞎加强运动,
别瞎捣鼓灵丹妙药,
安安静静地做你的帅呆少年!
放大招啦:三伏天怎么过?1、不要吃冰镇的饮料及食物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如果再吃冰镇的食物或饮料,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体寒的人,再吃就更寒了。
并且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降温良方。所以,在三伏天里应该喝热茶或常温的凉白开。
40天时间请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热茶,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伏天请爱惜身体!
2、喝三豆汤
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的三豆汤由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熬制。其中的绿豆、赤小豆可以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可以健脾补肾,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
脾胃虚寒者不宜喝性寒凉绿豆汤的可以改为喝三豆汤。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还可在三豆中加入适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有清热健脾的效果。
此外,三豆汤还能祛痘除痱子。
3、夏季热养生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人体颅内的动脉血管对疼痛非常敏感,在高温季节运动或劳动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眼发黑、呕吐等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发颅内大出血。
所以用温热的水冲洗才是夏季养生的诀窍,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反而更有利于机体排热。
而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此外,夏季也要用热水洗脚,虽然当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夏季吃苦
中医认为苦味食物有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可平衡机体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等人体需要的物质,且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的食用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有:蔬菜类——莴苣叶、莴笋、生菜、芹菜、茴香、丝瓜、葫芦、瓠子,香菜、苦瓜、萝卜叶、苜蓿、苔菜等;干鲜果品类——杏、荸荠、柚子、杏仁、黑枣、薄荷叶等;食药兼用——五味子(适用于冬春季)、莲子芯(适合于夏季)。
但是脾胃虚寒者要少吃“苦”,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群,吃“苦”更需要谨慎。月经期也要少吃“苦”,因为苦味食物多数为寒性或凉性,可使经脉凝涩、血行受阻,进而导致经行不畅,甚至痛经、闭经。
5、夏季进补西洋参
西洋参性凉味苦,夏季炎热多汗,易出现疲乏体怠、口干咽燥、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可用西洋参泡水饮用或用西洋参与肉类煲汤。
6、吃点薄荷
夏季的暑气容易让人感到头重、头晕。拿几片薄荷闻闻,或做菜时放一点调料,可以提神醒脑。
7、自制空调
在电扇前放一大碗冰或凉水,随着冰块或凉水的融化、蒸发,吹过来的风也会变凉爽。
8、湿毛巾擦身
夏天对着风扇、空调吹都不好!觉得很热时,可以用温水轻轻拍在手腕内侧、脖颈、耳后等动脉经过的地方,降低血液温度。
9、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糖分在缓解疲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喝的过多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让苦夏症状更严重。热茶是最佳饮品。它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10、三大时段注意补水
人体在三个时间段容易缺水,起床时、睡觉前和洗澡后这三个时段应注意补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