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日
闰中伏:8月2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
温馨提示您: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珍惜!
热
热
热
热
小编表示
热
热
热
热
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
你准备好了吗?
入伏后的新余
彻底进入烧烤模式
从早热到晚
再从晚热到早
从空调房出来的一瞬间
简直就是生无可恋
虽然现在只是初伏阶段
但全国已经普遍出现高温天气
热辣程度那是相当惊人
吃瓜群众请抱好你们的西瓜
来张气象图感受一下
从今天开始
30几度的天气也将成为常态
防暑工作可是要抓紧时间做起来了
不管是冰镇西瓜还是绿豆汤
统统准备起来...
当然
也少不了空调的身影
毕竟“桑拿天”命都是空调给的
没它就好像热的“不能活”
因此
空调便成了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器
有了它连男票都可以不要
......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已到来,
中暑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在热到崩溃的天儿里,
怎样才能让中暑远离我们?
万一不小心中暑了,
又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暑这个讨厌的“家伙”。
中暑最爱找9类人
高温来袭,湿度大,人体热量不易散发,所以容易引起中暑。以下9类人更容易中暑,要尤其注意。
◎睡眠不足的人
◎喝水少的人
◎不出汗的人
◎好胜心强的人
◎老人
◎小孩
◎腹泻的人
◎肥胖的人
◎剧烈运动的人
◎有代谢疾病、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使用安非他命(精神类药物)
中暑会有啥症状?
中暑先兆
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中暑初期
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
轻度中暑
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重度中暑
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腹部或肢体痉挛;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几招急救缓解中暑
1、搬运
迅速将中暑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头部抬高。
2、补水
如果中暑患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淡盐水、茶水、绿豆汤等,既可降温又补充了血容量;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降温
中暑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4、促醒
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几个误区不能踩
中暑后,及时处理很重要,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要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中暑后稍作休息就行。一些人中暑后,适当休息后,自我感觉恢复了,就继续外出活动或劳动。这时可能发热的症状还未消退,或可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重度中暑。
对策: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最好半个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持续发热,医院就诊。
误区二:中暑发热要用退烧药。中暑后发高烧很常见,一些人想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温。而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代谢可加重身体的负担。
对策:中暑发高烧时,最好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如用冰袋、冷毛巾敷额头、腋窝等处。
误区三:中暑后应大量喝水。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对策: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
误区四:发生中暑要快进空调房。中暑后,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里。此时,身体抵抗力较低,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
对策:应该让体温逐步下降。
如何预防中暑
●在高温天气下,小伙伴们要保证每天至少喝1.5-2升水,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饮食上要清淡,多吃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多吃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高的新鲜水果,以及时补充水分,预防中暑。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