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7月11日入伏
进入了长达40天的“三伏天”!
初伏:
年7月11日-年7月20日
中伏:
年7月21日-年8月9日
末伏:
年8月10日-年8月20日
初伏:防中暑初伏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
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勿做剧烈的运动,中午要保证午睡。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中伏:防湿邪中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和腹泻。
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末伏:防秋老虎末伏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
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三伏天,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具体体现,指的是对于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大部分人在冬天容易犯的疾病基本上是寒邪导致的,比如咳嗽、哮喘、腹泻、肩周炎、关节炎等等。
冬天阳气匮乏,这些病症极其易发。而夏季天地间阳气旺盛,我们体表的正气也很足,这些寒邪基本上侵犯不到我们。它们只好“潜伏”在我们身体里面,养精蓄锐,等待冬天到来时再伺机发起攻击。
冬病夏治的目的,就是借助夏季旺盛的阳气,趁寒邪最虚弱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彻底把它们赶出我们的身体。不要等到冬天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的时候,才想起解决方案,到那时既没有了旺盛的阳气帮我们,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也是中医所说的“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也是人体经络气血流注最旺盛的季节,选择这时候调理身体,药物容易由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到达有关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其实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祛暑的饮料,比如如冰镇啤酒、凉茶雪碧、冰淇淋等。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熬夜,那真是老寒未去,又添新寒。
由于寒气是会沉积的,所以如果不在夏日去除积郁的寒气,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夹击加重或引发病症了。
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阳气相对其他季节较为充沛,此时是补足体内阳气,祛除寒邪湿邪的大好时机。
更重要的是想抓住冬病夏治这个除湿寒好时机,彻底改变寒湿体质状况,改变肌瘤易生体质,让肌瘤无处可长,不易复发,才是我们调理的最终目的!最后还是忍不住再提醒大家一下,三伏天是一年中排寒祛湿改善体质的黄金时机,此时排寒祛湿不仅方法简单还效果加倍,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