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冬天艾灸,阳气潜藏,温暖一冬

中医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到了冬季处于“封藏”时期,五脏的阳气都收藏了起来。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

因此,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的说法,是指在冬季这个全年最冷的时段,若合理地养生进补调理身体,能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帮助。其中,传统中医艾灸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冬季养生方法。

冬季艾灸的好处

冬季,阳气敛藏,正气不足,阳气下降,使身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易诱发各种疾病。此时艾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机体的抗病御寒能力,避免寒邪的侵袭。

冬灸,可温补助阳、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对健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另外,对因冬寒而诱发的许多疾病,如感冒、冻疮、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胃病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适合冬灸的人群

1.体质虚寒

体质虚寒的人一般会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大便细软、怕冷怕风、畏寒喜热等现象,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很敏感。

2.体质虚弱

年老体弱者、易感冒、鼻炎、哮喘、虚寒头痛、慢性湿疹,这些都与体质差有关,尤其是年长的老人,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免疫力各方面都下降得比较厉害。

3.女性宫寒

宫寒的女性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气血凝滞、生殖功能减退,易导致宫寒不孕、乳腺增生、月子病、月经推迟、痛经、怀孕率低等症状。

4.肠胃病

现代人肠胃病的发病率特别高,虽然现在各种肠胃药层出不穷,但能治标不治本。

5.失眠

睡眠是人体生长的营养素,是健康之本。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日常的工作或学习生活,充足的睡眠才能让机体更好的休息和修复。

冬灸施灸的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是保健要穴。灸之有提升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灸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2.神阙穴

神阙即肚脐眼,是人体元神的门户。灸之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下元、通经活络、剑汗固表、养生延年等作用。治疗胃肠虚寒、消化功能弱、神经衰弱等身心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

3.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人体长寿大穴。灸之有补肾强体、备孕暖宫、引火下行、养神安眠等作用。主治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另外还能治疗头痛、中暑、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等。

4.太白穴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艾灸这个穴位能补充气血、美容养颜,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5.关元穴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艾灸此穴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6.阳池穴

阳池穴是阳气聚集的地方,有通调三焦、舒筋活血、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作用,可改善肩臂痛、手腕痛、口干、喉咙肿痛、感冒、气喘、肠胃疾病、肾功能失调等疾病。

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后应注意保暖,不要受到风寒袭击;空腹时或者饱餐后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建议进行艾灸;极度的疲劳、饥饿、过饱、醉酒等一些情况下也不能够进行艾灸;一般在灸完半小时后才可喝一些温水,而改善身体的症状;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建议5-6小时后方可进行。

END

-长按直达商城-

全国加盟/咨询电话

--

门店地址

总店:潍坊市奎文区行政街四平路交叉口东80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10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