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记延长石油集团ldquo埋头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03/8708944.html
初次见到赵明是在去年盛夏。骄阳下,他手持DM检测仪,肩挎工具包,仿佛一名重装步兵,挥汗如雨地从一片玉米地里出来……那天,赵明徒步进行了十五公里的巡线。自从年担任管道公司基层一名巡护班长以来,不算汽车巡护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巡护,仅日常徒步巡护就累计达多公里。作为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好员工”,他用脚步踏遍巡护路上的山山水水,确保所辖管道10年安全无事故。

风路,雨路,都是平常路

提起巡护路,赵明说“风路、雨路、雪路,都是寻常路。”年元旦前夕,在延长县胡家村有一处高速公路施工作业,管线近在咫尺,为确保作业不伤害到管道,他一大早就到了现场。不巧又下起鹅毛大雪,赵明整个人变成了圣诞老人,气温也渐渐降到零下10度以下,尽管裹着黄大衣,赵明依旧冷得直打哆嗦,但是为了管道安全,他寸步不离施工作业现场,直到施工结束。此时,他一看表,自己在雪地里已经整整站了6个多小时。

相比山川沟壑的艰苦巡护路,赵明更怕“协调路”。对于协调工作,“三顾茅庐”就是平常。“有时候,得厚着脸皮才行。”赵明无奈地说。有一次协调,赵明跑了好多回,可村民就是不松口。赵明实在没法子,就留在村民家里不走了,到了饭点吃村民家的饭给饭钱,到了睡觉的时候住在村民闲置的窑洞里给店钱。与村民同吃同住了好几天,村民感动地说“管道公司有你们这样的好工人,真是不错。”那次,他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和村民成了好朋友,有时管道上有危险时,村民还主动打电话给赵明“示警”,成了维护管道安全的新生力量。

我就是管道上一颗不敢松动的螺丝钉

“我就是管道上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谁要威胁管道安全,先得过我这关。”

来自自然和人为破坏两方面的压力,让赵明的管道巡护工作艰巨异常。年10月,延安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一时间到处滑坡。仅赵明管辖的多公里的管线上就发生水毁62处,其中需要紧急抢修的就达9处。针对这些险情,赵明一一查明,判定风险程度,及时处置,让管道在这次强降雨中涉险而过安然无恙。

但是有一处险情点却让赵明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原来,那次强降雨导致延安市王庄村的一处公路大面积塌方,而距离管道20米处的一处陡坡发生了裂缝。要命的是这陡坡还在管道上方。于是,赵明选择了24小时蹲守。他和同事以车为家,白天晚上车里住,饿了就派一个人去购买或者吃包泡面对付,渴了就喝矿泉水。一两天过去了,原先一厘米的裂缝变成了两厘米,赵明急得满嘴是泡,又过了几天裂缝已达三四厘米,赵明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幸运的是,天气渐渐好转,裂缝不再扩大。十三天后,赵明才撤离现场。由于当时吃了十几天泡面和矿泉水,导致赵明一见这两样东西就发怵。

除了自然灾害,人为隐患更让赵明苦恼。有年夏天,延安市一处高速公路施工,施工地点就在管道附近。看着挖掘机、压路机过来过去施工,赵明来得比工人早,走得比工人晚,成了施工现场名副其实的“监工”。有一次,挖掘机为了方便,想就近在管道跟前挖几铲子土,赵明一个箭步跑过去挡在前面,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着管道安全。任何人都不是铁打的,骄阳似火,吃不好喝不好,身高一米八的赵明渐渐不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头晕呕吐。原来他中暑了。同事急忙将他扶到一颗树下休息,然后又是喝水,又是降温。渐渐地,赵明感觉舒服点了,同事们劝他回去,他愣是不肯,依旧在现场坚守了十多天。

动动脑子就是生产力

巡护看似体力活,但是在赵明眼中更是技术活,他常说一句话“动动脑子就是生产力。”

输油管道埋在几米深的地下,肉眼难见。为了对管道进行体检,管道公司开启了大规模的线路内检测。第三方公司通过仪器在管道上进行粗略的定位。要想精确定位腐蚀点,得靠人一个一个现场确定具体坐标,才能确保开挖有效。

“要找到腐蚀点,还得靠手里这个DM检测仪。”赵明亲昵地拍了拍手里的设备。赵明所辖管线上共有55个点要确定,他必须在规定的20天内一个一个核准,一步一步丈量,找到精确的开挖点。有一次,他从第三方公司确定的点开始测量,走了米,才找到了管道腐蚀点。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赵明。以往,他们每次定位后就在地上打进一根木楔子,并在上面喷上红漆标志。可是,管道要经过田地、公路、沟壑,有时候一头不听话的牛会在木楔子上蹭痒痒,或者下雨一冲刷,木楔子就不翼而飞。此时,赵明他们又得重新定位,一步步测量,定楔子,喷红漆,反反复复,不仅费时,还误事。

看着这种情况,赵明就想:能不能通过什么手段,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他上网查询,询问兄弟单位,但都没有什么好法子。有一次,他看纪录片,发现警察通过GPS定位找到遇险的旅行者。“能不能在管道上也这样定位呢?”说干就干,赵明下载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一遍遍试验。他先用DM检测仪定位,然后开车离开,故意留下一位职工破坏原来的定位标志——木楔子,有时候木楔子被移动了几十米,有时候干脆不见了影子,原来放木楔子的地方还出现了一株蒿草。看见赵明要求这样做,大家都摸不着头脑。第二天,赵明来到“案发现场”,拿出手机,三两下就找到原来的位置,大家又惊又喜,都说赵明是“张飞穿针——粗人做了细活。”

有了GPS定位,一个定位点不仅有现场标记,还有空间标记,再也不怕被破坏,再也不担心找不到了。有时候,管道施工时赵明也用不着跟在现场,只要通过手机发个定位,工队就能顺利地找到开挖点进行施工。

尝到了甜头的赵明总爱想一想。在看似体力活的巡护工作中,他用技术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为巡护工作插上了技术的翅膀,成为管道公司巡护路上名副其实的“小诸葛”。

帮助别人也是一种修行

这句话从赵明口中说出来,有点难以置信,看笔者疑惑的眼神,赵明笑着说这是照抄别人的话。

年4月,赵明和同事驾车从野外巡查回来,路过延川县张家河村,看到一群人围在一个坝地周围。

“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俩停下车查看。只见坝地中有一头牛,淤泥已经没到牛的胸口,尽管村民生拉硬拽,但是重达多公斤的牛却越陷越深。赵明深知一头动不动上万元的牛对于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此时,牛主人急得满头大汗,心急如焚。

见此情景,赵明想到自己驾驶的车辆是工具车,刚好车上有个自动绞盘,于是赵明和老乡一起,将绳子捆绑到牛身上,然后启动绞盘。为了不让牛受到绳子拉扯的伤害,赵明让绞盘保持匀速拖拽。前后仅用十五分钟,牛就被拉到安全地带。

看到素不相识的管道公司巡护工人出手,老乡感动得连连作揖,又是递烟,又是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他有些语无伦次地连声说“感,感,谢管道公司的后生们”。赵明笑着摆摆手:这点小事,没什么,谁看见都会出手的。

其实,赵明助人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年秋天,他路过延安市甘谷驿镇,看到高速路上出了事故,其他车辆见状纷纷绕道而行,唯独赵明将车停在路边安全地带,赶忙下车,问询伤情,和其他救援者一起,将伤者抬上车。至今,这件事都很少有人知道。

提起这些事,赵明说“人在难中,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再说救人之后的感觉还真不错”。

采访完毕,我问他这样拼命工作,家人就没有意见。听闻此言,赵明低下头一脸愧疚,很久没说一句话。此时此刻,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有句话叫“行者无疆”,作为延长石油一名野外巡护班长,赵明用自己的双脚徒步多公里,踏出一条十年安全巡护路。他不忘初心,时时刻刻践行着“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用自己实际行动描绘出了“延长石油人该有的样子”。

撰稿丨张卫强图片丨张卫强刘伟编辑丨乔钰审核丨张春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10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