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冬季来临,许多父母便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添衣加被,总怕自己的“心肝宝贝”会受寒挨冻,所以宝宝常穿得过多,盖得过厚。殊不知,宝宝冬季捂过头同样会“中暑”,这种中暑,就是冬季闷热综合征。
Case:
晗晗3个多月,这几天总是不吃不喝,而且情绪明显比往常烦躁、爱哭闹,看起来非常难受的样子,父母赶紧将他送医检查。当医生打开裹着晗晗的厚被子时,感觉就像掀开了一个蒸锅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再看看3个月大的晗晗,面红耳赤,甚至呼吸都出现了困难。经过询问,医生了解到,晗晗这一症状从入冬后才出现,父母担心是着凉了,于是把他裹得更加严实。医生在进行了各项检查过后,结合父母的情况告之,诊断晗晗患上了冬季闷热综合征。
冬季“中暑”只因太热冬季婴儿闷热综合征,俗称冬中暑。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宝宝,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患病宝宝一般会先出现过高热,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伴有大汗淋漓,衣服和被子湿透,有脱水表现(眼窝下陷,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快慢不一)或呼吸暂时停止,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寒冷的冬季,不少父母唯恐宝宝着凉感冒,白天便给裹上大衣、毛毯,晚上睡觉电热毯、厚被子全都用上。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如同给宝宝打造了一个“人造夏季”。宝宝体温不断上升,等父母发现时,宝宝已经处于高热之中。需要提醒父母,冬季不宜对宝宝保暖过度,这不仅容易引起“中暑”,还会减弱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发烧症状。
闷热综合征的家庭急救宝宝闷热综合征发病通常比较急,父母们切不可以轻视。一旦宝宝发病,要立即除去捂热的因素:
1.首先,把包裹宝宝的重重衣物或被子解开,让宝宝的身体脱离高温环境;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刚刚从一个高热的环境中出来,不仅浑身是汗,而且毛孔张开,这时也最容易受寒凉空气侵袭而感冒。所以,务必在去除过厚衣被的同时,在温暖的居室把宝宝头上和身体上的汗擦干,换上干爽的内衣,避免感冒。
2.其次,在确定宝宝无汗和穿着适度后,把他移至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他喝一些温水,并用一些他喜爱的食品或玩具让他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宝宝“烧”得特别厉害,父母可以采用给宝宝洗澡的方式给宝宝降温。但浴室的温度要有保证。如果没有条件洗澡,还可以考虑温水擦浴:把几块纱布和毛巾浸泡在34℃-37℃的温水中,微微拧干,把纱布放在宝宝的腋窝下和大腿根部,同时用毛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的胳膊、腿和手脚,纱布隔几分钟换一次,每次擦浴一般进行20-30分钟。
当所有急救工作进行过后,宝宝的症状依然比较严重的话,父母医院,请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预防要点须牢记冬季闷热综合征显然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完全可以提前预防,进而避免发生。因此,在认识到宝宝闷热综合征的危害和症状识别后,父母们就一定要把重视“捂热”和重视“着凉”一样提上宝宝日常护理的日程了。尤其是那些自己本身就很怕冷的父母们,因为这些父母会更容易觉得“宝宝穿得好像不太够”。以下这些要点,宝宝的父母们都要注意了:
宝宝出生后尽可能单独睡,将摇篮或小床放置在父母床旁边,既便于照顾,又可避免同睡时挤压宝宝,或不慎将衣被盖住宝宝的头面部。
不宜让宝宝口含奶头睡觉,防止因此发生口鼻被堵,或呛咳后窒息、缺氧等严重不良后果。
为宝宝增减衣被原则上以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如宝宝行为异常,或者脸上有汗,体温在37℃以上,即表明保暖过度,应该松开包裹或者减少衣服。如宝宝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温。
不管气候多么寒冷,宝宝睡觉时,应将其棉衣、棉裤脱去,最多穿1-2件内衣。盖被应松软,厚薄适度。如须加强保暖,可将垫被加厚。千万不可将被盖过头,或在宝宝的头面部蒙上纱巾、毛巾等物。
培养宝宝的抗寒能力,从小进行冷空气浴锻炼,即使严冬也不放弃。
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冬季拥挤的公交车、空气混浊的长途车内,加上父母将宝宝包裹得过于严实,就很容易使宝宝患上冬季闷热综合征。
有些妈妈觉得给宝宝捂着纸尿裤可以有保暖的功效,殊不知宝宝臀部的皮肤长时间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不能透气,容易导致红屁屁。建议每2小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
冬季穿衣室内外法则大不同“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一般来说,宝宝的新陈代谢较快、比较怕热,一动就会出汗,所以穿得不宜过多。24℃-25℃的体外温度是对人体来说最佳、最舒适的温度。穿多少衣服除了跟年龄、基础代谢率、体质、对冷热的感知等有很大关系外,还跟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关系最密切。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冬季给宝宝穿衣,室内、室外的准则大不同哦!
『室内篇』
在室内温度稍低的环境下,宝宝衣服的穿法是:上装为“保暖内衣+薄毛衣或棉线衣+厚毛衣”;下装为“保暖内裤+薄毛裤或厚实些的棉线裤+厚毛裤”。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则要适度减衣。父母在给宝宝着装时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宝宝的衣服只需比成人的减少一件。
曾经流传过一份冬季穿衣公式:气温+衣服增加的温度=26℃。先看看下面的穿衣温度对照(仅供参考)
举个例子,如果温度为10℃,那么穿衣温度=26-10=16,可以给孩子穿一件厚款羽绒服(9℃)+厚羊毛衫(4℃)+厚棉毛衫(2℃)。
『室外篇』
1.给宝宝穿上贴身内衣裤
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宝宝不容易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则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体摸上去总是冰冰凉凉的,很容易感冒。
2.毛线衣裤要安全
冬天宝宝外出,一定要穿保暖功能好的毛线衣裤。宝宝肌肤柔软,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肤过敏,在选购时毛线质地是最要紧考虑的因素。现在市面上有专为宝宝生产的毛线,非常细小,并且很柔软,保暖性又好,十分适合宝宝穿用,父母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容易掉毛的毛线,以防吸入到宝宝气管和肺内。
3.棉服要轻薄
许多父母认为只有厚厚的羽绒服才是最保暖的,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蓬松的棉花可以吸收很多空气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着很好的保暖作用。厚羽绒服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挡风还可以,御寒保暖就比小棉服差多了。
4.干爽透气的小袜子
宝宝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为宝宝保暖,让宝宝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但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因此要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5.柔软合脚的鞋子
如果鞋子太大,宝宝走起路来不跟脚,脚上的热量就容易很快散失;反之鞋子太小,和袜子挤压结实,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也不能很好保暖。最好的选择是,鞋子的大小要以宝宝鞋子稍稍宽松一些为宜,质地也以透气又吸汗的全棉为最好。宝宝穿起来大小合适,舒适柔软,鞋子里能够储留合适的空气,从而使宝宝的小脚更加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为宝宝选择鞋时,还要注意鞋底的防滑、防冻。
6.保持体温的帽子
宝宝25%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冬天出门一定要给宝宝戴帽子。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情况而增减。最好给宝宝戴舒适透气的软布做成的帽子,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否则很容易会刺激宝宝皮肤。
7.不要护口鼻
父母都习惯给宝宝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以为这样宝宝的小脸就不会冻着了。其实,经常这样做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宝宝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围巾多是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会使纤维吸入宝宝体内,可能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症,有时候还会因围巾厚,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影响到宝宝正常的肺部换气。
总而言之,在室外要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衣服穿得还算合适。
聪
明
宝
宝
轻孕期、0-3岁优质育儿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