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是秋天
但是三伏未完,又赶上了个晚立秋
加上前几日天气“阴晴不定”
不是暴晒,就是雨前闷热
大家是否感到情绪莫名的烦躁
时而爱发脾气,时而心情低落
你要当心啦!
这可能是传说中的“心理中暑”啊!
想要知道如何化解此病?
那今天小暖就来给你讲解一下~
何为心理中暑?搜索所谓“心理中暑”,又称“心理暑热症”
指的是在燥热的季节里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容易骂人等。这种情况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但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
除了气温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高温天气,人们的食欲普遍下降,加上睡眠质量差和出汗,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让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心理中暑有哪些症状?搜索情绪烦躁
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心情低落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行为古怪
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心理中暑”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外,在身体上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什么情况下容易心理中暑?搜索闷在室内,人更容易烦躁
天气闷热,容易睡眠不好,太阳照晒,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这种长期闷在室内的人更容易“心理中暑”。特别对于上班族来说,长期呆在室内,特别容易出现情绪不好,心情低落等现象。
气温超35℃、日照超12小时更易心理中暑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心理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
如何应对心理中暑?搜索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睡眠以保持充沛体能。
合理饮食在饮食上要尽量多吃清淡的食品,多吃水果。天气热体能消耗大,应适当增加营养,切忌节食。为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在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盐,以菜汤、果汁补充为佳。
每日饮水3升至6升。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注意通风不要在烈日下或在封闭的房间呆太久。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感。
适当健身尽量保持平静、乐观、豁达的心态。天气闷热,可以把活动移至室内进行,例如游泳、滑冰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耐热能力,还有利于疏解内心压力。
记得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哦!
声明:图文来源于“暖微工会掌上玉溪”,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