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暑你小看我啦藿香正气液

冬天了,木香还记得夏日里藿香正气水的味道。夏日中暑后吃什么药呢?我想大部分人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散等藿香正气大家族的每一位成员。但是治疗中暑,真的是藿香正气散一开始的用途吗?今天的推送给你答案。

组成:

大腹皮30g白芷30g紫苏30g茯苓30g半夏曲60g白术60g

陈皮60g厚朴60g姜汁60g苦桔梗60g藿香75g炙甘草75g

煎服法: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姜、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

方歌: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外寒内湿均能除。

方解:

方中藿香用量独重,其性味辛温而解在表之风寒.又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降逆止呕,为君药。配以紫苏、白芷,解表化湿,以助君药外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助藿香解表化湿,共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厚朴、大腹皮、桔梗行气化湿,畅中消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姜枣煎服,能调和脾胃。诸药合用,能使风寒外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诸症自愈。

大腹皮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白芷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紫苏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半夏曲

性味:辛、苦,平。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止咳化痰,平喘降逆,和胃止呕,消痞散结。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陈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厚朴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生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藿香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炙甘草

性味:甘,温。

归经:归心经、肺经、胃经、脾经。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伤寒全生集》卷2名正气散、《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名藿香正气汤。原书“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泄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

临床用于治疗:

1,内科:肠胃型感冒;急性肠胃炎;腹泻、痢疾;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

2.儿科:腹泻;消化不良;联合他病手足口病

3.妇科:外阴炎及阴道炎[1]

只有中暑才想到我们的藿香正气散吗?那你就孤陋寡闻啦!

看我们的内容,今天你更博学了吗?

1.参考文献:

[1]张淑荣.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本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白癜风扩散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4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