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大暑冬病夏治,必须转发家人的养生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今年大暑正值中伏之前,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高温天气,气候炎热,酷暑多雨,这时应顺应天时,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就是大暑。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乘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一、大暑重在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关键点。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活跃,根据养生原则应重在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01

静心安神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气温过高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我们称之为“情绪中暑”。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清心

选择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食用。

清心茶: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喝粥健心: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保证充足的睡眠

“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如果夜晚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喝一杯五加枣仁茯苓茶,用五加叶、酸枣仁各2g,茯苓、大枣、百合各1g,红参0.5g。煮茶饮即可,睡前一小时饮用,可安神助眠、提高免疫力,改善失眠多梦。

大笑宁心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二、药食同源方健脾祛湿

大暑季节正值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以下食疗药膳方,助你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01

薏苡仁粥

做法:薏苡仁50克,粳米克。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等。

02

冬瓜水鸭汤

大暑老鸭胜补药!鸭肉能够去热清火、消暑。

冬瓜水鸭汤:准备1只水鸭,连同冬瓜、葱、料酒、姜等放入锅里加水,用大火烧开水后,再改小火煲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加入食盐即可。

03

薏米茯苓荷叶粥

材料:薏米50g,荷叶30g,茯苓50g。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薏米洗净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

功效:薏米利水消肿、健脾祛湿,除痹排脓、解毒散结,《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

荷叶清热解暑、平肝降脂,鲜叶具有解暑、清热、利湿等作用。经过炮制后的荷叶具有降血脂、升阳发散、主脾开胃等作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淡能利窍,甘以助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04

金菊藿香茶

材料:金银花6g,菊花6g,藿香6g。

做法:一起放入杯中,加水,泡开,即饮。

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菊花可以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藿香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祛除暑湿、郁热、湿热的作用。《本草正义》记载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

05

苦瓜菊花粥--清暑解毒

配料:苦瓜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克。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煮粥。粥将熟时,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略煮即可。

绿豆南瓜汤--生津益气

配料:绿豆50克,老南瓜克,食盐少许。

做法:将绿豆用清水洗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三、生姜健脾驱寒助阳

民谚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南宋朱熹也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三经,中医认为生姜是助阳上品,大暑吃姜有这些好处:健脾胃:姜有助于暖胃,刺激胃液分泌,帮助食物的消化,同时有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特别是醋泡生姜,对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尤为有效。解寒凉: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在遭受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助生阳: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足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注意:生姜属热性,生姜皮属凉性,吃姜的时候连着皮一起食用能更好地保持生姜药性的平衡。吃姜虽好,也不要贪多,一天吃两三片就够了。

四、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大暑季节正值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若保养不当很易中暑,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

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乱,首先,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三豆汤等。但对于严医院治疗。

三豆汤做法:取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清洗干净后,清水浸泡1个小时;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五、大暑养生四大注意

01

多喝热水、少喝冷饮

很多人为了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过多的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所以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缓一会儿再喝,最好是喝温开水,不要喝冰镇冷饮,对肠胃不好,也会把湿邪带入体内。

趁热天驱湿寒,冬病夏治

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

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驱除。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03

暑天严防空调病

室外温度太高很多人躲在室内开着空调,虽说是降热了,但是室内外温差大很易感冒患上空调病,空调温度过低或是对着人吹,也会加重湿气。

所以暑天空调房间的最佳温度为25℃~27℃,每隔2小时要通风换气。

大暑饮食清淡为主

大暑时节,饮食要少咸少甜,以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不宜进补。最佳调味品是食醋,最佳蔬菜是苦味菜,最佳汤肴是番茄汤,最佳饮料是热茶。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应放置几分钟后再食用,或是加热后食用,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

六、大暑按揉艾灸几大穴位

01

太白穴--脾经原穴

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至11点)艾灸,效果更好。

02

足三里

脾经之升与胃经之降,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03

内关穴

具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可以缓解胸痛胸闷、胃痛呕吐。

04

命门穴、阳关穴

此二穴在人体背部正中线上,具有补肾温阳,强腰膝壮筋骨的作用。

对于平素腰部酸痛,因开空调而诱发或加重的患者,通过腰部按摩,可以舒筋通络,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疼痛。

05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

三穴位于人体腹部正中线上,具有调和脾胃,止呕除胀的作用,按揉此三穴,可以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液流量,对于脾胃运化失调,湿邪内阻所致的胃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均有缓解作用。

医院)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想看更多养生食谱

记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5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