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来临,查收芒种时节后养生最全面攻略

芒种节气

年6月6日将进入芒种节气。芒种,又称「忙种」,是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仲夏的到来。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芒种养生

芒种期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气温都显著升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开始进入梅雨季,雨量大,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华南地区却是雷雨居多,又闷又热,需注意预防中暑和急性肠胃炎等症,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空调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

由于空气潮湿,天气湿热,身体也易出现湿热,因此人们容易变得懒散乏力。中医认为「暑令湿胜,必多兼感」,容易伴随感冒。

芒种养生的重点是防止「湿邪」入侵,宜适当晚睡早起,适当午休,并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养生祛湿方面首选内服红豆薏米水,身体寒凉的同学可以用炒薏米替代生薏米。

温馨提示

孕期请勿服用红豆薏米水。

经络穴位养生

湿气在「脏」则伤脾胃,湿气在「外」则多伤腰。

对此,一位道家师父介绍了一个按压手部奇穴来扶阳祛湿的办法,并盛赞此穴云:「芒种期养生,一年可无(湿)病」。

按压上图红点处,同时活动腰部,腰痛的同学感到疼痛迅速缓解为有效。

人过中年都腰痛,腰痛多由湿生成,用这个按压手穴止腰痛的方法,测试体内湿气消除与否,颇有道理。

温馨提示

1、注意按压力度不可过大。2、经期、孕期、儿童人群可做,注意力度要轻柔。

节气导引

1、万物成熟,气温升高

芒种时节,中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开始进入连绵的梅雨期,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

人也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适时进行调养保健,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2、作息有度,睡好子午觉

民间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映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

特别是长时间在室内以坐姿为主的人,更应利用晴日及阴天的早晚时间去室外活动。

芒种到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逐渐浮盛,阴气内藏的阶段,此节气起居养生要重视睡子午觉。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

3、适度增减衣着

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

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气温还会有冷的时候,不要把御寒的衣服立刻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午时天热,可以穿点透气好的棉、丝织衣服,使衣服与皮肤之间存在着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另外,此时人体易出汗,衣衫要勤换。

4、汗后勿洗冷水澡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在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5、饮食适宜清淡消暑气

芒种节气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应多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津液。但如果短时间内过量喝水,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相对减少,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人易出现食欲不振。

故喝水要讲究少量多次补给,且以温开水为佳,既可及时补充津液,促进机体代谢,又不会加重肠胃负担。

6、芒种节气养生项目推荐:排寒排湿项目、养生节气泡药浴等,都是顺应当前时节的养生调理方式。

调理养生

源于古代宫廷汉方,%纯正中药配方,除湿散寒,宣畅全身经络;除浊僻秽、祛邪开窍;是这时节最需要的泡澡药浴,全家老少都可泡!

凤妃堂是仲夏最热门的升阳祛湿组合!健脾除湿,补脾阳补肾阳。让湿气走开,动力回来!搭配芒种时节,效果翻倍!

夏季做背,百病消退!

,补充督脉脉气,提升阳气,充盈气血,配合芒种时节,把阳气补够!冬天再也不怕冷,不怕手脚冰凉。

养心从腿开始,腿被称为“第二心脏”,夏要养心先做增强血液回流,减少心脏负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zl/10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