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着天气的变化
而饮食往往随着天气的转变而改变
各个节气我们应该注意怎样的饮食
才能促进身体健康呢
大寒
1月20-21日,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注意防寒。
木耳烧豆腐
木耳脆嫩,豆腐软滑,黑白相间,好看好吃。豆腐补充钙质,黑木耳味甘性平,有滋养、益胃、活血、润燥的功效。
1月5-7日,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麻辣火锅
火锅作为一种受全国各地欢迎的料理,不但具有地域特色,还别有风味。其中的麻辣火锅在寒冬中食用勘称绝配,温热暖胃,防止寒气入体。
那么,大小寒之外的还有什么冬季气节应该怎样吃才能过的健康呢?
11月7-8日,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汉族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11月22-23日,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因此,要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宜吃的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葱爆羊肉
可补阳调理、壮腰健肾调理、补虚养身调理。羊肉滑嫩、略带葱香味、鲜香不膻、汪油包汁、食后回味无穷,让人心情大好。
12月6-8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木耳冬瓜三鲜汤
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补血益精,养血充髓。最适宜精血亏虚,产后虚嬴,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衰老瘦弱者。
12月21-23日,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炒双菇
香菇与蘑菇均为中外驰名的食用菌珍品。此菜肴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抗癌物质,其功效在于滋补强壮、益气滋阴、消食化痰、清神降压和抗癌肿。可作为高级滋补性食物而用于体质虚弱者。
如果冬天吃对了,其它季节要怎样吃呢?
立春
2月3-5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韭菜炒鸡蛋
中医认为,韭菜是一味兴奋强壮药,有健胃提神、温补肝肾、助阳固精、温中下气、活血行瘀等功效,适用肾阳虚衰、盗汗遗尿、腰膝酸软及妇女白带等症。韭菜和鸡蛋作为营养又廉价的食材,平常家庭都可以制作。
2月18-20日,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银耳莲子粥
莲子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它不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力,同时银耳还是一种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3月5-7日,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八宝菠菜
除主料菠菜外,还配有胡萝卜、冬笋、香菇、火腿、海米、杏仁等多种营养丰富的辅料。菠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和铁,也是维生素B6、叶酸、铁和钾的极佳来源。其中丰富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改善作用,能令人面色红润,光彩照人,因此被推崇为养颜佳品。
3月20-22日,此时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较易发,要注意防护。
红豆粥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
4月4-6日,清明后雨水增多,自然由阴转阳,这时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
红烧茄子
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4月19-21日,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菊花鳝鱼
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
立夏
5月5-7日,立夏以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此时胃病较易发,要注意防范。
桂圆粥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补调等症。
5月20-22日,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荠菜生姜鱼头汤
此节气的汤品也十分重要,具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
6月5-7日,此时雨多且潮湿,天气闷热异常,极易伤脾胃。另外,由于经常生吃食物、痢疾高发。
红烧牛肉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等功效。
6月21-22日,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易丢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较差,所以常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解暑佳品。绿豆汤有各种煮法,口味繁多,最主要的有薏仁绿豆汤,百合绿豆汤,南瓜绿豆汤和海带绿豆汤等。体质虚寒的人不能频繁饮用,盲目喝绿豆汤,会导致腹泻或消化系统免疫力降低。
7月6-8日,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此时刚进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素炒豆皮
以清淡味香为主,饮食上要多注意卫生和节制,多吃蔬菜和水果。这道菜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7月22-24日,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此时的人体容易被暑、湿等邪气所侵扰,饮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糯米粥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本品性极柔粘,难以消化,故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立秋
8月7-9日,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银耳莲子羹
银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与黑木耳比,其性偏凉、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补血脏、治虚损、以及抗癌防癌之功效。
8月22-24日,此时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湿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
清炒苦瓜
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9月7-9日,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银杏鸡丁
补气养血,平喘止咳,可作为老年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证患者之膳食,特别适合支气管患者。
9月22-24日,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此时要特别注重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海米炝竹笋海米、竹笋材料易得、便宜,具有清热消痰,祛风脱毒的功效,深受很多家庭的喜爱。
10月8-9日,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注意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以免耗散精气津液。
甘薯粥
健脾益胃,强身,用于脾胃虚弱,体倦无力,气短,大便燥结,腰膝酸软,视物昏花等症。甘薯含有氧化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10月23-24日,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此时易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补气养胃。
五香牛肉
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二十四节气”
反映天气变化,指导农事耕作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会这些生活小知识
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润
——摘自大众点评
捷立至,智生活:小品牌,大智慧,我所做的,正是你所需要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