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信最近大家也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这天气越来越热了,而感觉季节在慢慢向夏天靠近了。虽说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吃到好吃的西瓜和冷饮,但是很多人对夏天还是喜欢不起来——因为实在是太热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只不过,如今的我们可以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和电风扇,但是换做古人的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夏天固然是很热的,太阳的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往北回归线偏移,而北半球的气温也逐渐炎热了起来。我国因为自古以来特有的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当中春秋两季的特点都不是很明显,而到了冬天会很冷、到了夏天会很热。
而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其实出现在清朝,都说现在全球气候逐渐升温,但是我们如今的气温还没有清朝那段时期的气温高。在清朝那个最热的夏天,每一天都有数千人热死。
那是在乾隆八年夏天中的某一天,原本就不耐夏天酷暑的人们,突然有人就这样倒在了太阳的暴晒下。而在那之后的几天,每一天都有人像这样突然在高温中暴死,年的7月14到7月25日的数天内,京城与京畿因为酷暑而死亡的人数统共达到了人,是一个看上去十分可怕的数字。
虽说在当时,朝廷收到的报告中称每天因为酷暑而死去的将近数千人,但实际上,这个数字肯定是掺杂水分的。要问为什么,当时的皇帝端坐在可以避暑纳凉的宫中,但是报告却上书突然之间死了那么多人,如果处理不好这件事,负责的官员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如果死亡人数还没有让你感受到温度到底有多高,那不妨我们就来说说那段时间的温度好了。在年的七月,是20日到25日的温度为均值最高。这段时间的温度均值已经高于40度了,但是放在现在,温度一旦超过25度我们就会受不了,而如果超过28度,我们就会想要开空调了。
而乾隆八年这段时间的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4.4度,将近45度的水准。这个时候的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甚至可以把人烤焦。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和科学研究,乾隆八年7月25日的地面温度应该已经达到了65摄氏度。
“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高邑县志》当中,还留存着一段对于当时高温酷暑的记载,其中甚至用铅和锡作比,来反映当时的酷热。而这两种金属的熔点分别都在两三百度的水准,虽然是一些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完全不妨碍我们去理解当年发生的酷热。
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古籍当中看出,当时因为高温死亡的人们多是因为中暑却没有能够及时补充大量水分而渴死,这也足以体现出当时太阳的炙烤是多么致命的一件事。在当时,服侍朝廷的仆从会从冬天开始就储存老冰,到了夏天,就把冰块从地窖当中取出来,再供皇帝纳凉享用。
但是换做平民阶层,在炎热的夏天是完全享受不到这么高级的东西的。就更别提什么空调或者电风扇了,这些东西在古代连影子都还没有一星半点。而且即便在夏天,人们也不得不出门忙农活、做生意以维持生计,在太阳的高温炙烤下,人们只能因中暑而含恨九泉。
清朝正好是处于明清那一段小冰河时期的末端,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下,全球气候变得极端化,也就是夏天酷热、冬天冻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清朝乾隆八年的这个夏天会热成这样,不仅土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就连人行走在路上也会被太阳活生生烤死。
不过好在,在那之后不久,小冰河时期就从地球上逝去了,而气候状态也回归了正常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现过如此热的夏天了。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