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都震惊了海门一家医院收治21名中暑

?提示:点击上方"江海晚报"↑免费订阅本刊

中暑患者激增

连续高温酷暑天气袭击多地。从7月25日傍晚5时许至7月26日早晨7时许,医院集中收治当地急救中心送至该院的中暑患者多达21人,其中重症中暑病人15人,3名特重病人送院时已无生命体征。今天下午,晚报君从医院了解到,三名死者分别来自海门镇等地,一名老汉78岁,两名老太分别为80岁、93岁,另外18名中暑人员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目前大多数患者已经脱险。

医院一下子收治中暑病人21人

“进入高温酷暑天气后,每天都有一些中暑病人入院诊治。但今天傍晚起,病人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啊?”7月25日傍晚起值班的医院急诊科主任施敏感到有些异常。

“印象中,医院从来没有一下子集中收治这么多中暑患者。这是第一次。”施敏说。

入院接诊记录表明,自7月25日傍晚5时15分至7月26日早晨7时,医院收治由当地急救中心送入该院的中暑患者多达21人,其中重症中暑病人15人,3名特重病人送院时已无生命体征......

“人手不够了,住院也住不下。急诊科不得不把夜班的、休息的,还有白班的医生统统都从家里‘赶’过来。在这种紧急状况面前,大家必须争分夺秒、齐心协力救治中暑患者们。作为医生,抢救病人是第一位的!做白班的人个个都下不了班,但他们都没有怨言,大家连续作战,都没喝水没吃饭......”

“接诊时,由于中暑患者一下子涌来人数太多,忙乱得像码头似的。但是,我们护士的工作还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一个护士负责一个病人,包干到底。”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菊美说。

抢救现场成与死神较量的战场

晚报君在采访中了解到,入院诊治的21名中暑患者中,15名重度中暑病人的体温都在摄氏40度以上!也就是说,在这么高的体温下,已处濒危状态的重症患者如果错失治疗时机,极可能有生命危险!

输液、补水、降温......一系列紧张忙碌的抢救工作,在医院抢救科室内争分夺秒地展开。

由于中暑病人太多,抢救室内早已人满为患,医护人员都几乎没了立足之地。无奈之下,院方紧急设置临时应急救治点,将一些中暑患者暂且转至门诊大厅内接受治疗......

急诊主管护师赵琴美在急诊科工作已经整整16年,当天原本上白班的她本可走人,但因中暑患者太多,她从下午2时30分开始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采访中,赵琴美说:“这是我工作以来遇到中暑患者最多的一次。参与这样的全员满员在岗、加班抢救病人,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

“人手太紧没办法!我就向护理部主任施菊芳请求支援。她二话不说就把小儿科、两个产科两个护士派过来,”急诊科护士长王菊美说,“关键时刻,团结就是力量!”

中老年人中暑风险大预防为重

晚报君在采访中了解到,3名因重度中暑不幸身亡的患者,分别来自海门镇等地。一名老汉78岁,两名老太分别为80岁、93岁。

“从医院接诊情况来看,中暑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中又以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居多。并且,今年的中暑病人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外面工作(打工)中暑的患者明显减少,也没有环卫工人。这说明,政府相关部门的防暑降温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今天傍晚,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菊美向晚报君介绍说。

为何中暑者以农村老人居多呢?医护人员初步分析——

一是一些农村独居老人年老体弱,患有一些老年病、慢性病,受高温酷暑影响导致中暑,同时还引发一些并发症。

二是一些农村老人在高温下从事一些田间劳动时忽视安全防护,导致中暑遇险。

三是一些农村老人家中防暑设施有所缺失,加之居室通风不足,以致在高温环境下中暑。

四是个别农村老人生活难以自理且无人照料,以致中暑濒危。

“采取措施有效预防中暑是关键!”医院急诊科主任施敏提醒:“气温高于32度、湿度大于60%,最易中暑。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中暑症状,要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医院诊治,千万不要以为中暑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会危及生命。”

采写:江海晚报全媒体记者周朝晖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
白癜风患者感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skangd.com/zszl/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