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潮湿多雨
天气说不上有多炎热
然而,不是艾艾君打击你
现在已经进入
要热到让你恐惧的
三!伏!天!了!
不过大家伙可别忘了
三伏天不仅仅是热
它还是一个治病的好时机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冬病夏治”
哪些症状适合冬病夏治中医上认为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
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
选取穴位敷贴
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
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
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一年里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是“冬病夏治”的最佳阶段
治疗的范围包括
痛经、体湿、寒气重
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疼
甚至亚健康
它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事实上,现在很多上班族都适合
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症: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
三伏贴注意事项:1.部分病人贴药后皮肤出现潮红或小水疱等是正常现象,若去药后灼热感仍甚者,可涂以少许芦荟胶;
2.若已出现小水疱破裂而引起感染者,应及时就医;
3.灸疗后4个小时内严禁用生冷水冲洗;
4.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炸食物,避免感冒,谨慎房事;
5.贴药不能长于8小时,出现小水疱者应即时拆去药物;
6.孕妇、血证及各种实热证患者慎用;3岁以下小孩不能使用。
现在,医院的中医门诊已经陆续开展了三伏天灸业务,大家可以到当地中医门诊预约敷贴。
除了贴三伏贴,还可以做三伏灸
三伏天艾灸的常用穴位1、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
标准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能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1横指处。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3、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
标准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4、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
标准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脐对应的腰后。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6、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艾灸方法
用艾条悬灸或艾灸器每穴施灸15-20分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