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冬病夏治好时机

体弱体虚表现在平时的怕冷怕热中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20384.html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所以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

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极易引发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病等疾病,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针对大暑酷热与湿重的特点,此时节养生的重点在于化气生津以消暑热、化湿除烦缓解憋闷感。

化气生津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正是酷热盛行之时。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

化湿除烦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

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大暑习俗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2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3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

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4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5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6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7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大暑节气养生原则、饮食宜清淡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化,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

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急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进补的必备功课。

苦味食物不但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因此,大暑时节,适当的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但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能够预防中暑,能够一举两得。

、增加清热解暑

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皆可放心食用。

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少吃辛辣油腻食品

夏季饮食应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如果过食油腻食物,会伤害脾胃,影响营养消化吸收,且停留在体内的风邪、湿邪、油腻之品糅合在一起,使人容易生病。

、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

多喝些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但是,喝盐水要少量多次,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另外,多饮茶水也是一个防暑的好方法。

、注意起居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切忌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感冒。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即刻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候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适当运动

大暑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大愿法师教您大暑天去寒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最适合于冬病夏治,如秋冬易发病的哮喘、肺气肿,慢性病风湿、麻痹等,对于阳虚的人也可借用大暑天的火和心中的火把寒气去掉。

冬病夏治,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大愿法师在《药师法门健康养生随许法》中说:大暑天去寒,可以早上喝生姜汤。

01

生姜切细,用开水泡泡,温的时候放一点蜂蜜兑着喝。

02

晚上临睡前1小时,吃一粒药——金匮肾气丸,也叫做桂附地黄丸。

这样就把大暑这个节气的火好好地运用起来,把体内的寒气就赶跑了。

夏将去,秋将至

愿你的生命永远有盛夏

永远阳光灿烂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

(安居期间,供斋供僧功德无量)

禅视界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5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