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了~很多家长特别担心宝宝会不会冻着?为了不让宝宝着凉,各位家长把所有能想到的保暖物品都往宝宝身上套,什么手套、口罩、帽子、围巾、小毯子,恨不得牙齿也给“武装”一下。然后,看着包成粽子的宝宝,满意地说了一句:这下我看你咋生病!结果呢,要么是真生病了,要么宝宝小手仍旧是冰凉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宝宝身上5个地方最怕冷腹部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相当于保护孩子的脾胃。一两岁的孩子多肚腩大大,裤子容易往下滑;而在爬行,父母抱,做游戏等过程中,孩子的上衣可能被撩上至胸腹部。小肚子受凉易损伤宝宝脾胃功能,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妈妈们要做好宝宝的肚子的保暖工作。
头颈部
头部是手足三阳经会聚的地方,宝宝在室外,头部温度很容易被冷风带走,以至于着凉生病。所以,外出时要为宝宝常备一顶小帽子,保持头部的温度。
足部
脚部是阴阳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脚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温能力很差,做好宝宝双脚的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手部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如果手着凉,极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便会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引发呼吸道感染。
穿太多也容易生病其实小康君已经想到,很多家长常在冬天将宝宝包裹的密不透风,这种做法并不恰当。宝宝新陈代谢能力比大人的快,体内的合成大于分解,如果穿捂的太多,容易出汗,冷风一吹,就容易中招感冒。
当孩子已经感冒甚至引起发烧了,大人怕二次受凉,使劲添衣、“捂汗”,小孩难受不说,甚至可能诱发高热惊厥。
1岁以内的新生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没有健全,在过冷或过热时不能自动调节,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尤其是5个月内的宝宝,他们喝奶容易流汗,产热量很大,出汗散热又比较缓慢,如果爸爸妈妈把宝宝包裹得很严实,就很容易产生高热的环境,导致宝宝中暑。
科普: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体表汗腺功能不成熟,如果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很容易诱发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表现为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重者会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宝宝穿衣指南一招衡量宝贝冷热
各位家长给孩子穿衣服,应多考虑“千万别热着孩子”,而不是“千万别冻着了”,穿衣要灵活。“
第一,摸孩子的锁骨,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刚刚好;
第二,摸后背,如果后背有汗,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说明衣服穿太多了,应该及时减衣。
汗湿衣服及时换
宝宝衣物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灵活增减衣物,出汗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受凉诱发感冒。
一定要穿内衣
为啥一定要穿内衣呢?因为内衣可以吸汗,还可以将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以防止身体热量的散失,没有内衣的保护容易使宝宝身体冰凉,增加患病的几率。
避免穿化纤衣物
尽量避免给宝宝穿化纤衣物,因为在寒冷的气候中,人体皮肤会处于收敛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后会使皮肤更干燥,化纤衣物容易引起静电,增加皮肤不适。
说到底,还是要让宝宝在一个最适合的温度下健康成长,切忌不可过冷或过热。一般来说,月子里的宝宝,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3个月大时: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室内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父母衣服厚度差不多一样,腹部注意保暖即可。
部分内容来自网易新闻,爱儿康整理编辑。
领券方法↓↓↓返回底部菜单→进入微服务→点击“领年货优惠券”即可
把闲置的母婴产品挂在闲余市场给卖掉!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