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年的三伏天到了,7月16日将正式入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是,三伏天也是养生的好时节。今年的三伏共计40天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10天;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14日,20天;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10天。对此,为了能让所有中老年朋友能健康的过完三伏天,小编今天就要跟大家讲讲关于三伏天那些暗藏的杀机和养生契机,现在知道还不晚。三伏天暗藏杀机的4个健康问题1中老年易发心梗、脑卒中每年最热的7~8月,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因为夏天天气很热,出汗多且容易心烦,从而引发中老年心梗、脑卒中等急症,需要非常警惕。2中暑:轻则昏迷,重则死亡三伏天温度过高,太阳暴晒,很容易引发中暑,会使人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3腹泻:易出现血栓、心绞痛
三伏天温度过高,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细菌活跃,很容易出现腹泻。而对老人而言,夏季腹泻可不是小事,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
因为腹泻时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黏度增高,很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4血糖波动:引发糖尿病并发症随着气温的升高,血糖会比原来低。
而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血糖忽高忽低,因为血糖波动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这一点咱老年朋友也要千万注意了!
三伏天养生千万别做这些事!1切忌暴晒晒黑只是一方面,皮肤晒伤、光老化、皱纹,甚至皮肤癌,是暴晒带来的更大的风险。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紫外线中的UVA,更是会穿透玻璃,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弹力纤维,让皮肤提前衰老,甚至引发皮肤癌。
除了皮肤之外,强烈的阳光还会损伤眼睛。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足够的防护,紫外线就可能对晶状体、视网膜黄斑、角膜等眼球结构造成损伤。
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应该避免这个时段出去。外出时,选择合适衣物,比如长袖、立领的衣服。另外,潮湿的衣物防晒能力减弱。一般来说,日常出门使用SPF15左右、PA++左右的防晒霜,就足够了。建议到正规眼镜店,选择质量合格并且明确标明具有阻挡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2切忌缺水一般来说,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每人每天差不多需要1.5升。
但是,在高温环境下或是运动劳动后,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每天的水需要量可以增加到2升至16升!
水是生命之源,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满足。
如果存在肾结石、痛风、糖尿病等情况,多喝水还能达到预防治疗的作用。
但是有一点,口渴的时候,水别喝得太快,否则胃会觉得饱胀难受。
至于喝什么水,最推荐的,永远是白开水。炎夏补水要记牢,小口慢饮来解暑。
3切忌久坐天一热,人就变得更懒。待在阴凉的房间里,窝在沙发里捧着西瓜看电视,坐着就不想起来。美国糖尿病学会版指南中明确指出:所有人都应该减少久坐时间,特别是避免久坐超过90分钟。久坐还容易导致腿脚肿、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久坐危害大,最好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换一个容积小的杯子喝水,水喝完了,就会起身去接水。这样既活动了筋骨,又能多喝点水,一举两得。在清晨日头未升或是夜晚暑气消散的时候,可以出门走走锻炼一下,或者跳跳广场舞活动一下筋骨。4切忌剩菜温度高,胃口不好,容易剩菜。温度高,细菌繁殖迅速,剩菜容易坏。这大夏天的,如果剩菜剩饭在室温下放一晚……第二天菜的味道只剩一个酸爽!尽量不要剩素菜、凉菜。蔬菜比肉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且也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吃剩的菜,盖好保鲜膜,尽快放冰箱。即使放了冰箱,也最好在一天内吃完。无论剩的是荤菜、素菜,从冰箱拿出来后,记得彻底加热后再吃。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吃多少做多少,大夏天的,别剩菜。三伏天也要警惕寒气缠身“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中医认为:寒气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是万病之源。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条冬病夏治的养生方法:在三伏天坚持喝热水,不吃寒凉食物和冰镇饮品,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喝热水是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靠喝热水排出体内积聚多年的寒气有些夸张。夏季多喝热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汗,将体内的热量排出,以热解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疏通清热。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并不是说短短一个三伏天就可以排除体内寒气。三伏天该如何有效降温?1三伏灸很多人一到夏季,就怕热,总是说“自己的命是空调给的”。其实这是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上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也就是说,寒气是导致上火、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
夏天艾灸,尤其是三伏灸,就是利用艾灸的纯阳再加上三伏天的至旺阳气,排除寒湿邪,达到解暑、祛湿、祛寒、降火的功效。此外,三伏天艾灸还可以快速祛病愈病,根除一切疾病根源,尤其适合冬病夏治。2三豆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人体的阳气达到一年的高峰值,越来越多的人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困扰。因此,解暑之余还需要清热、祛火。而且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还容易被湿邪侵袭。所以,祛暑、祛湿也不可忽视。
这段时间里,喝一碗三豆汤,能够清热解暑、健脾祛湿,能够很好地缓解伏天里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
3喝热茶热茶有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全身。冷饮消暑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只能短暂地达到人体降温的效果,并不能真正地解渴,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所以,伏天里,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可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不要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入伏后吃点它更养生1羊肉(适量)夏季,为了躲避炎热,人们喜欢贪凉,冷饮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这时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2鸭肉本着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鸭肉适合在燥热的夏季食用。鸭肉味甘性冷,能起到补虚、祛燥热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头痛、失眠、便秘等症状。
3伏天三神瓜:苦瓜、丝瓜、冬瓜苦瓜: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丝瓜:平痰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木糖胶等物质,全身都可入药,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冬瓜:增食欲。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年中最可怕的时候到了,三伏过不好,是要留病根的!避邪气、祛病根,就靠这些方法了,赶紧传出去,让更多亲朋好友都知道!“冬病夏治”的大幕“冬病夏治”具体指什么?
对哪些疾病有效果?能自行操作吗?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错过如何补救?
适合哪些人群?
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期我们为您做详细解答。
为什么冬天的病要在夏天调?在解释冬病夏治前,请大家先回忆与地球万物生生不息的关键环节——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水从冰川到海河再到陆地,在“固态—液态—汽态”间循环变化中滋养了万物。而太阳就是推动生命之水循环变化的根本动力、“幕后之手”,于是就有了“万物生长靠太阳”之说。
有趣的是,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体内也存在“水的循环”,这种循环就是“精的循环”。人体内扮演“太阳”角色推动精的循环,实现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是“阳气”。阳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阳来自于父母,后天之阳通过药物等补给。
人体阳气与太阳一样,无论男女在成年后均如抛物线般逐渐减少,并且现代人感寒涉水、嗜食生冷、贪凉、作息不规律的不良生活习惯加速了阳气的损耗,导致体内寒饮、痰湿积聚不散,从而出现如虚寒性哮喘、慢性腹泻、寒湿性骨关节病、痛经等的寒性疾病,这类疾病在阴寒较盛的冬季发病或者加重,此所谓“冬病”。
中医理论对这类冬病的治则是“寒者热之”,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热之”治法的记载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和“长夏胜冬”,就是现代所说的“夏治”。
因此,“冬病夏治”指三伏天正是阳气最盛,肺脏气血通畅的时候,在人体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可以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冬病夏治对哪些病有效果?冬病夏治以其“寒者热之”的特性,主要用于治疗阳气不足的虚性、寒性疾病。
一般而言,冬病夏治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肺系相关病症: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
(2)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
(3)其他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遗尿等。
不同的疾病有相对应的穴位处方或药物处方对症处理。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人体皮肤温湿度最大,毛孔最为开放,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因此,三伏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三伏”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今年的初伏是7月16日,中伏是7月26日,末伏是8月15日。假如错过了三伏,也可选择在当月农历的庚日时间进行治疗,也就是间隔10天/次,以达到巩固治疗的目的。
冬病夏治可在家操作吗?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艾灸、针刺等。其中,最适宜自行操作的是艾灸。
医院或药店购买艾条,点燃后距离皮肤3厘米~5厘米,以能耐受、不烫伤为度,每周2次~3次熏灼肚脐(神阙穴)、小腿外侧的足三里或足心处的涌泉,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穴位敷贴、针刺等疗法对穴位定位操作有较高要求,不建议自行在家操作,需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它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网上购买天灸贴或天灸粉在家自行贴敷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
首先,天灸疗效虽好,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其次,穴位的准确与否关乎疗效的好坏,非专业医务人员难找准穴位。
再者,天灸治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辨证结果及不同体质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穴位,患者往往没有医学知识,对中医的辨病、辨证不熟悉,治疗效果就难得到保证。
“冬病夏治”是否适合所有人群?以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天灸穴位敷贴为例,一般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更适合。因为幼童皮肤娇嫩,且不能很好表达自身感受,要谨慎使用。
此外,“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均属于温热、辛温类型,对于平素有湿热、阴虚、火热的人群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火上浇油”。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转载仅供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