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伏天养生不可不重视!
0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0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00年7月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00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六)—0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0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00年8月4日(农历七月初六)
一、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人们对于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多雨潮湿、闷热的一段日子的俗称,时间一般在一年的小暑与处暑这个节气之间。
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季,从夏至到大暑这段时间,气温渐升至最高,加上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增温,还有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半球也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雨水增多,所以-就形成了“三伏天”这样气温高又潮湿、闷热的天气现象。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其实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也可以理解为“隐藏”“静止”,就是说在天气炎热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应该宜伏不宜动。
二、三伏天里应该注意什么?
1、夜卧早起
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00—3:00,起床时间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午睡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目的,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养阳驱邪
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3、调息静心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三、三伏天每个阶段预防重点是什么?
1、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
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勿做剧烈的运动,中午要保证午睡。
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医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
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亦可用鲜藿香、佩兰,飞滑石、焦大麦,甘草,水煎代茶饮,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3、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
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四、三伏天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
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
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6、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炎热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火气。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上火症状。这些上火的症状除了身体上的之外,还有情绪上的。
所以说,三伏天的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气去火。那么补气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
7、推荐一个食疗小妙招
绿豆薏米赤小豆汤,成分:绿豆、薏米、赤小豆各等分。做法:将三种材料洗净后,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熬煮半个小时,即可出锅。待温度降至合适时,饮用。
五、三伏灸需要知道什么?
1、三伏灸“冬病夏治“原理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为鼎盛的一段时间,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艾灸,正可谓是顺天应人。
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再加上三伏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
、三伏灸“冬病夏治”的优势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3、三伏灸主治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反复性咳嗽、体虚易反复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反复胃痛胃胀、厌食及消化不良;
(3)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4)颈肩腰腿痛: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及肌肉劳损等;
(5)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宫寒、寒湿带下、乳腺小叶增生等;
(6)亚健康:四肢不温、脾胃虚弱、阳虚、失眠、免疫力低下等。
4、哪些人不适宜做三伏灸?
(1)发烧、痰黄、咯血等热症及阴虚火旺患者;
()疾病急性发作期(如哮喘、咳嗽)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皮肤有疱疹、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5)孕妇;
(6)恶性肿瘤患者;
(7)强过敏体质及瘢痕体质者。
5、三伏灸注意事项
(1)部分病人贴药后皮肤岀现潮红或小水疱等是正常现象;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防止感染,可用龙胆紫、湿润烧伤膏或抗生素药膏外涂患处;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若起大疱来我院咨询治疗,如出现水疱破裂而并发感染发烧者应及时就医。
()治疗期间应保暖避寒,应忌食海鲜、牛羊肉、鸡肉、花生及油炸等易发易致敏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冰棒、西瓜、绿豆汤、冬瓜汤。
(3)贴药后多喝温水,五小时内不宜洗澡。
(来源声明:此文来自网络各大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