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ldquo冬病夏治

夏季白癜风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23/5719119.html

冬病夏治(治未病)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可以温养组织、脏腑,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而“冬病夏治“则是对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治未病”思想的具体运用,“冬病夏治“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正气,使此类疾病在冬季不发作或减轻。我院开展“冬病夏治”,主要是穴位埋线和穴位贴敷(三伏贴)。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冬病夏治”最有效的疗法之一,是将可吸收的无菌胶原蛋白线植入穴位,激发机体免疫机能治疗疾病的方法,叫穴位埋线。具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穴位贴敷(三伏贴):穴位贴敷是“冬病夏至”疗法中的一种。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刺激机体免疫机能的治疗方法,叫穴位贴敷。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胃止痛、温补阳气、激发免疫调节功能。适应症叁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体虚感冒等。

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虚寒性的胃脘痛、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厌食等。

儿科疾病:主要包括小儿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泄泻、厌食等。

常用贴敷穴位: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主治疾病为: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肺俞穴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膻中穴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膏盲穴

“三伏贴”禁忌症:

1、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严重的皮肤病者。

2、急性发热性疾病或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传染病者。

3、有严重心、肝、肾、脑、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及血液病者。

4、孕妇。

5、过敏体质者暂不埋线。

6、3岁以下小儿等其他不适宜埋线者,暂不埋线。

7、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及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1岁以下小儿等其他不适三伏贴者,暂不穴位贴敷。

8、医师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埋线注意事项

1、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感觉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2、埋线后当天局部禁沾水,次日可洗浴,不影响日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3、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较慢,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而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

4、体形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结,不影响治疗,但吸收较幔,一般1-3个月左右吸收完全。

5.埋线后避免风寒。调情志,以清淡饮食为主。

敷贴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根据体质和耐受力而定。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2-3小时,老年人、小儿及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适当缩短。

2、贴敷后可能出现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激感,出现小水疱或在一段时间遗留色素沉着属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及大水疱时,应立即去除贴敷药物与敷料,禁止抓扰,不宜擅自涂抹药物,应及时就医,以防感染。

4、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温水洗澡,不宜冷水洗澡。对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物等,只可清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物品擦洗。

6、饮食宜清淡,少食肉桂、花椒、大小茴香、新鲜桂圆、荔枝、花生、芋头、豆腐、鲜虾等过敏食物

年三伏天时间:

医院年三伏贴时间安排:

初伏贴(第一次):7月11日(星期日)

中伏贴(第二次):7月21日(星期三)

三伏贴(第三次):7月31日(星期六)

末伏贴(第四次):8月10日(星期二)

埋线:上午08:00~11:30

贴药:上午08:00~11:30,下午14:00~17:30

咨询、预约

-(内科)

-(治未病科)

-(老年病科)

急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u/8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