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丨宝典在手,养生不愁

中/国/传/统/节/气/芒/种

六月

芒种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朝·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鷃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也有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后,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热之下,人难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此时注意六个要点,可以帮助你防病健体魄……

精神调养

在精神调养上,芒种季节适合调畅情志,应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保持平和心态,让机体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切忌大悲大喜、恼怒忧郁,以免伤心伤身伤神,要学会自我身心调节,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

可练毛孔调息功以养生

舌抵上颚,净除心中杂念,两眼微闭或两眼平视,思想集中,呼吸绵绵,呼气时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张开,向外排气,使一切病气、浊气都排出去,吸气时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在采气,内脏各器官也与宇宙之气同呼吸,每次20分钟。

起居养生

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作息有度。

01

宜睡子午觉

子是指23:00~1:00,此时阳气衰弱;

午是指11:00~13:00,此时阴气衰弱。

晚上睡觉时不应超过23点,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应“小憩”一会儿。睡好子午觉不仅可以养阴、养阳,而且可以养肝、养心。

02

适当沐浴阳光

◆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要注意及时补水,以防脱水。

◆芒种时节,冷暖变化将比较频繁,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不要因贪图凉快,迎风或露天睡卧,以免着凉。

清淡饮食,醒脾养心

中医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芒种节气饮食要以清补为主,醒脾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俗话说:“苦夏食苦夏不苦”,苦味食物通常都有清热解暑、泻热养阴的作用,比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都是对人体大有裨益的。

也可适当饮酸,天气炎热,食欲不振,酸味食物不仅能增加食欲,调节胃部消化,还有敛汗、止泻、祛湿的效果。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和猕猴桃之类的水果,也是很好的选择。

芒种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加,人体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体外,只有多补水,才能保持代谢良好,弥补机体需求。

运动养生,文娱怡心

中医养生理念认为夏季宜“放”,芒种时节万物蓬勃,天气晴朗时,多到室外活动,去运动健身、自我释放,以顺应阳气的充盈,利于气血运行。

但不宜从事过于剧烈的活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损阳。而适当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歌舞都有怡情养心的作用,书法、垂钓更是调节情志、修养身心的方法。

盛夏将至

冬病夏至即将开始

湿热之气容易使人产生困倦、懒散、萎靡不振等疲惫的情况,以及汗出不畅、胸中烦闷、口腻无味之状。

加之梅雨、阴湿的天气,极易引发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疮、湿疹、水痘、皮炎、腮腺炎、肝炎、肠炎等多种传染病和季节性病变。

特色养生治未病

01

三伏贴

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称这些病为“冬病”。而夏天,人体阳气充沛,趁此时机,将中药贴敷于穴位,鼓舞正气,调和阴阳,发挥“缓治其本”的作用,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穴贴主要穴位:神阙、关元、气海、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等。

02

三伏灸

三伏灸是一种在三伏天进行的天灸疗法,它遵循顺时养生,冬病夏治的原理,趁着夏季三伏天自然界阳气大盛,人体腠理大开之时,使用艾灸疗法,可以调理冬季易发的疾病和养生保健。

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03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每次燃烧1-3壮。在夏季时用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康复医学科

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年,年5.12汶川地震和年4.20雅安地震作为“四川省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分中心”为伤员开展救治工作。现有成员76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18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康复医师9名,中医医师9名,中医治疗医师11名。秉承中西医结合康复理念开展康复治疗,其中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技术、假肢矫形技术、心理康复技术、职业社会康复技术(包括医务社工)是国内、省内先进的优势特色技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及中医五术(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导引)为主导的的中医诊疗模式,是我科中医治疗的特色。

神经康复:开展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包括帕金森病;面瘫;运动神经炎;偏瘫;言语及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肌肉骨骼及创伤康复:开展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外伤康复;各种痛症中西医结合康复;

心肺康复:多科合作建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作基地”,开展重症康复。开展如慢阻肺、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心衰等疾病心肺功能康复。

烧伤康复:与烧伤科合作建立了“四川省烧伤研究所烧伤康复研究室,开展成人及儿童烧伤康复。

中医治未病及健康管理:包含妇科调理、肥胖管理、中医体质及经络检测、中医五术(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导引)为主开展亚健康及病后人群中医特色调理治疗。

开展特色诊疗:

1、失眠调理(手法、针灸、音乐疗法、香疗、药枕);

2、肥胖调理、产后及病后体虚调理;

3、胃肠功能紊乱;

4、妇科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盆底康复等);

5、脊柱调理;

6、特需治疗体验。

咨询电话

-

排版:李劲松

文字来源:刘罗冀(康复医学科)

图片来源:千库网

预约挂号请长按识别

医院小程序

预约挂号电话

-(庆云院区)

-(龙潭院区)

-(草市分部)

门诊咨询及投诉电话

(工作时段)

医院24小时投诉电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u/8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